山本一郎听到众人的驳斥,脸上的倨傲瞬间敛去,转而换上一副带着几分考究的谦和姿态。他向前三步,目光越过人群,直直锁定王启明,语气里带着刻意打磨的敬意,却藏不住眼底的锋芒:“启明先生,晚辈在小日子国研习中华古画技时,就常听闻您复原的《落霞孤鹜图》真迹,尤其是其中‘春蚕吐丝描’的笔法,晚辈至今奉为圭臬。今日冒昧登门,不为挑衅,只为请您以古画技指教一二,了却晚辈多年心愿。”
这番话精准戳中了王启明的软肋 —— 作为国内古画修复与古画技传承的领军人物,王启明毕生心血都在守护中华古画技艺,当着直播镜头与满场书画界同仁,若拒绝以古画技对决,无异于承认 “中华古画技不如外邦”;可若应战,对方特意提及 “古画技”,显然早有准备。
王启明指尖微微发颤,刚要开口,身后突然传来两道沉稳有力的声音:“想以古画技挑战师父,先过我们这关!”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两名身着青色长衫的青年从美术协会成员队列中走出。左侧青年面容刚毅,腰间挂着一枚和田玉印,印文为 “守古”,手中捧着一卷泛黄的古宣纸;右侧青年面容温润,背着一个紫檀木画匣,匣身刻着 “承韵” 二字,步伐稳健如松。两人皆是三十岁上下,眉宇间透着对古画技的敬畏与执着。
“是顾风和苏墨!” 台下有熟悉古画界的观众低声惊呼,“顾风是王会长最擅长‘青绿山水’古技的弟子,去年成功复原了宋代《千里江山图》残卷;苏墨专攻‘工笔花鸟’古技,他临摹的唐代《簪花仕女图》曾被故宫博物院收藏,在年轻一代古画技传承者中,算是顶尖水平!”
顾风走到王启明身侧,微微躬身,语气坚定:“师父,古画技是中华文脉根基,岂能让外邦之人随意挑衅?弟子研习‘青绿山水’古技十余年,愿代您出手,若连弟子这关都过不了,他根本没资格请您指教。” 苏墨也上前一步,声音温和却掷地有声:“师父,弟子的‘工笔花鸟’古技虽不及您精深,但应对此等挑衅足矣。今日便让他看看,中华古画技的传承,从未断绝!”
王启明看着两位弟子眼中的坚定,心中既感动又担忧。他知道顾风的 “青绿山水” 古技 —— 从矿石研磨颜料到分层上色,每一步都严格遵循宋代古法,曾耗时三个月复原《千里江山图》残卷;苏墨的 “工笔花鸟” 古技更是一绝,能以 “游丝描” 勾勒出发丝般细腻的花瓣纹理。可山本一郎敢以 “古画技” 挑衅,必然在这领域下过苦功,绝非等闲之辈。他沉吟片刻,从怀中取出两枚古墨,分别递给两人:“这是清代乾隆年间的‘御制松烟墨’,你们且用着。记住,古画技比的不仅是技法,更是对文脉的敬畏,输赢次之,莫丢了中华古画的风骨。”
“弟子明白!” 两人双手接过古墨,郑重行礼,转身面向山本一郎,眼神中没有丝毫怯意。
山本一郎上下打量着顾风和苏墨,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哦?启明先生竟让两位专攻古画技的弟子应战?看来是怕了?也罢,既然是传承古画技的后辈,我便陪你们玩玩。不过丑话说在前头,比古画技,就得按古礼来 —— 题材自定,技法必须遵循中华古画传统,不得掺杂现代技法,限时两个时辰,谁的作品更贴合古画神韵,谁便赢。”
这番话看似公平,实则暗藏心机 —— 古画技讲究 “慢工出细活”,两个时辰完成一幅合格的古画已属勉强,更何况要展现神韵。顾风却毫不退缩,当即应道:“好!便依你所言,我选‘青绿山水’题材,以宋代《千里江山图》技法为基准,与你一较高下。” 苏墨也点头附和:“我选‘工笔花鸟’题材,遵循唐代《簪花仕女图》中的‘工笔’古技,定让你见识中华古画技的厉害。”
工作人员很快在舞台两侧搭起仿古画案,铺上特制的熟宣 —— 这种宣纸吸水性弱,更适合古画技的分层上色。案上摆放着研磨好的矿石颜料:石青、石绿、朱砂、赭石,皆是遵循古法炼制,色泽醇厚。现场观众纷纷屏住呼吸,手机镜头齐刷刷对准舞台,直播间的弹幕瞬间密集起来 ——“顾风加油!复原过《千里江山图》的大佬,肯定能赢!”“苏墨的工笔花鸟古技绝了,让小日子国的人开开眼!”“期待古画对决,这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随着主持人一声 “开始”,顾风和山本一郎率先展开对决。顾风取出清代古墨,在砚台中缓缓研磨,墨汁渐渐呈现出温润的黑色,散发出淡淡的松烟香。他凝神片刻,用 “狼毫笔” 蘸满淡墨,以 “披麻皴” 技法勾勒山石轮廓 —— 笔锋沉稳,线条粗细均匀,每一笔都严格遵循宋代山水画的比例,短短半个时辰,远山的轮廓便跃然纸上,透着一股古朴庄重的气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