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薄雾仿若一层轻纱,还未来得及被阳光完全撩开,炼钢炉周围便已围满了人,他们眼神中满是期待与干劲,仿佛即将开启一场伟大的征程。李铮站在人群中间,手中紧紧握着那份承载着希望的升级图纸,正神情专注、有条不紊地给工人们分配任务:“老周,你带两个得力的伙计负责拆旧炉壁,这活儿可马虎不得,千万注意别把炉底的耐火砖给碰坏了,那些耐火砖可是炉子的根基呀;小王,你去安装预热管,一定要严格按照图纸上的精准位置,把管子稳稳地固定在炉壁外侧,接口处务必要用耐火泥封得严严实实,不能有一丝缝隙;我和陈婉儿负责组装废气回收扇,这可是个关键部件,大家动作都要快些,争取今天就把主体结构搭建好,咱们可都盼着这炉子能早日升级成功,为咱们的军工生产添把大火力呢。”
老周手持沉重的大锤,宛如一位经验丰富的工匠,小心翼翼地敲着旧炉壁的钢板。这钢板已经陪伴他们度过了近半年的时光,上面布满了烟熏的痕迹,恰似岁月留下的沧桑印记,有的地方甚至已经变形,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艰辛劳作。“小心点!”老周时刻不忘提醒身边的工人,声音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谨慎,“这炉壁后面就是耐火砖,要是敲坏了,还得重新砌,那可就耽误大事了。”两人配合默契,慢慢拆解着旧炉壁,每拆下一块钢板,就立刻像搬运珍贵宝物一般,将其搬到旁边,为安装新部件腾出足够的空间,他们的动作虽不急促,却透着一种沉稳与专注。
小王带着崭新的无缝钢管来到炉旁,他全神贯注地按照图纸上的标记,在炉壁外侧仔细地画出预热管的安装位置,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在绘制一幅决定成败的蓝图。随后,他用钢钎在砖墙上小心钻孔,钻孔的过程如同在钢丝上跳舞,需要格外小心,既要保证孔的深度恰到好处,又不能钻透耐火砖,否则前功尽弃。“铮哥,这孔钻到5厘米深行不行?”小王拿着钢钎,额头微微冒汗,眼神中带着一丝询问与期待。
李铮立刻走过去,用尺子认真地量了量,眉头微皱,说道:“再钻1厘米,一定要确保预热管能牢牢固定住,不然烧的时候管子会晃,那可就影响预热效果了,咱们这升级工作可容不得半点马虎。”小王郑重地点点头,继续钻孔,汗水如同断了线的珠子,顺着脸颊不断往下滴,滴在滚烫的炉壁上,瞬间蒸发成一缕缕白烟,仿佛是他辛勤付出的无声见证。
另一边,李铮和陈婉儿正在全神贯注地组装废气回收扇。扇叶是用薄钢板精心制作的,需要按照图纸上的精确角度仔细弯折,每一个角度都关乎着废气回收的效率,还要在中心钻一个孔,用来安装轴杆,这工作要求极高的精细度。陈婉儿的手指被钢板划破了,鲜红的血渗了出来,但她只是随便用布条缠了缠,仿佛这点小伤根本不值一提,继续一心一意地帮忙递工具:“这扇叶的角度要是不对,回收废气的效果就会差很多,咱们得再量一遍,这可关系到咱们炉子的升级成败呢,绝不能马虎。”她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执着与坚定。
李铮点头表示赞同,用量角器仔细测量扇叶的角度,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在雕琢一件稀世珍宝,确保每一片都精确到30度。“好了,现在装轴杆。”他小心翼翼地把轴杆插进扇叶中心的孔里,用铆钉牢固地固定好,每一个动作都沉稳而有力,仿佛在完成一项神圣的使命。然后把风扇安装在炼钢炉的烟囱上,轻轻转动了一下——扇叶转动顺畅,没有卡顿,废气回收扇的主体就算完成了。此时,他们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仿佛看到了一丝成功的曙光。
中午的时候,阳光洒在炼钢炉周围,预热管和废气扇都安装好了,老周也把新的炉壁钢板装了上去,接口处用耐火泥封得严严实实,宛如一道坚固的防线。李铮看着升级后的炼钢炉,心中松了口气,那眼神中满是欣慰与期待:“现在试试点火,看看预热效果怎么样,这可是检验我们成果的关键一步。”
工人立刻往炉里添上木炭,那木炭在炉中燃烧起来,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仿佛是在为新的征程欢呼。预热管很快就热了起来,之前没升级的时候,炉温升到1200℃需要一个小时,那漫长的等待如同一场煎熬,现在有了预热管,不到四十分钟,温度计就显示炉温达到了1250℃,而且烟囱里的废气明显减少,大部分都被回收扇吸进了预热管,重新用来加热炉体,这一变化让大家看到了升级的成功与希望。
“太好了!温度上去了,燃料还省了不少!”老周兴奋地喊道,那声音中饱含着激动与喜悦,手里的木炭只加了半捆,比平时少了一半,这节省的燃料意味着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李铮立刻让人往炉里加进铁矿石和焦炭,开始试炼钢材,那炉中的火焰仿佛在燃烧着他们的希望与梦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