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露水还挂在树叶上,李铮就带着十几个工人,扛着树枝和伪装网,来到了作坊周围的山坡上。这些伪装网是用粗麻绳编织的,上面绑着密密麻麻的树枝和干草,从远处看,和周围的山林融为一体。
“大家注意,伪装网要拉得平整,不能有缝隙,”李铮一边示范,一边对工人们说,“尤其是作坊的屋顶和烟囱,一定要盖严实,不能让日军的侦察兵从高空看到。”
工人们纷纷点头,七手八脚地开始搭建——有的爬上屋顶,将伪装网固定在木梁上;有的在作坊周围的地面上挖沟,将伪装网的边缘埋进土里;还有的则在伪装网周围摆放一些干枯的树枝和杂草,让它看起来更自然。
小王爬到屋顶上,手里拿着绳子,正准备固定伪装网,突然脚下一滑,差点摔下来。李铮眼疾手快,一把拉住他的裤腿:“小心点!屋顶滑,慢慢来,别着急。”
小王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知道了,铮哥,我会小心的。”
刘满仓也带着一队战士赶来,他们扛着木板和草席,准备搭建假作坊。“李同志,我们计划在作坊周围的三个山坳里,各建一处假作坊,”刘满仓指着远处的山坳说,“每个假作坊里都放几台用木头做的假机床,再放一些废弃的零件和铁屑,让日军以为是真的。”
李铮点点头:“好主意,不过假作坊的位置要选好,不能离真作坊太近,也不能太远,要让日军的侦察兵能看到,但又不会起疑心。另外,假作坊里可以放几个稻草人,穿着工人的衣服,白天的时候放在外面,晚上再收起来,增加真实感。”
刘满仓立刻让人按照李铮的建议,选址搭建假作坊。战士们动作很快,不到两个小时,就搭建好了第一处假作坊——用木板和草席搭成的棚子,里面放着三台用木头雕刻的假机床,机床旁边散落着一些生锈的铁屑和废弃的零件,棚子外面还晒着几件打了补丁的衣服,看起来和真的作坊一模一样。
“不错,这样从高空看下来,和我们的真作坊没什么区别,”李铮满意地说,“接下来,我们要在进山的小路上设置观察哨,每个观察哨之间的距离不能超过一公里,要能互相看到对方的信号。”
刘满仓立刻召集巡逻队的班长,安排观察哨的位置。“赵虎,你带两个人,去东边的山口,那里是日军最可能来的方向,”刘满仓指着地图说,“你们的观察哨要建在树上,用树枝伪装好,手里的望远镜要时刻盯着远处的小路,一旦发现日军的侦察兵,立刻放红色信号弹。”
“老张,你带两个人去西边的山谷,那里有一条隐蔽的小路,日军可能会从那里渗透进来,”刘满仓又对另一名班长说,“你们要在小路两旁埋上几个土雷,拉上绳子,只要有人踩上去,就会触发土雷,发出响声,提醒我们。”
“是!”赵虎和老张齐声应道,立刻带着战士们出发,去设置观察哨。
而在作坊里,李铮正给工人们进行保密教育。三十多名工人坐在地上,手里拿着小板凳,认真地听着。“从今天起,大家要记住,不管是在作坊里,还是在外面,都不能谈论生产的事,”李铮的声音严肃,“比如‘枪管’‘子弹’‘机床’这些词,绝对不能说出口,要是有人问起我们在做什么,就说我们是在修理农具,知道吗?”
“知道!”工人们齐声回答。
老周举手问道:“铮哥,要是家里人问起,怎么办?比如我老婆子,总问我在山里做什么,我总不能一直瞒着她吧?”
李铮想了想,说:“可以跟家里人说,我们是在为部队做事,具体做什么不能说,这是保密纪律,为了大家的安全,也为了根据地的安全,让他们理解。但绝对不能说我们在生产武器零件,要是泄露了消息,不仅我们会有危险,整个根据地的老百姓都会有危险。”
老周点点头:“我知道了,我会跟老婆子说清楚,让她别多问。”
李铮又补充道:“另外,大家进出作坊,都要走后山的小路,不能走大路,而且要分批走,不能一群人一起走,避免引起别人的注意。每天晚上生产结束后,要把工具都收起来,把地面打扫干净,不能留下铁屑和零件,防止日军的侦察兵发现痕迹。”
就在这时,东边山口的方向突然升起了一颗红色的信号弹。“不好,日军的侦察兵来了!”李铮立刻站起身,朝着外面跑去。
刘满仓也听到了动静,带着一队战士赶了过来:“是赵虎他们发的信号,说明日军的侦察兵已经到了东边的山口。”
两人立刻朝着东边的山口赶去,远远地就看到赵虎和两名战士正趴在树上,手里拿着望远镜,盯着远处的小路。“刘队长,李同志,”赵虎看到他们,压低声音喊道,“有三个日军侦察兵,伪装成流民,正朝着这边走来,距离大概有五百米。”
李铮举起望远镜,果然看到三个穿着破旧衣服的人影,正慢悠悠地朝着山口走来,手里还拿着讨饭的碗,看起来和普通的流民没什么区别。“他们肯定是日军的潜伏哨,想混进根据地,”李铮冷声道,“不能让他们靠近作坊,得把他们赶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