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虚真人留下的偈语如同谶言,在林凡心头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阴影。“东南有变,慎之慎之”——这简短的八个字,结合当前错综复杂的局势,指向的可能性令人不寒而栗。东南方向,正是徐庶出使的江东,以及正在官渡与袁绍决战的曹操可能侧翼所在!难道曹操真敢分兵偷袭江东?或是江东内部在主战主和之间发生了剧烈冲突?无论哪种情况,远在吴郡的徐庶都可能陷入极大的危险之中,而刚刚萌芽的南阳-江东联盟也可能瞬间夭折。
林凡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刻返回郡守府,连夜召集高顺、石韬等核心人员商议。他将紫虚真人的留言和自己的判断和盘托出,府内气氛顿时凝重如铁。
“军师,若东南真有剧变,元直先生危矣!末将请令,率一支轻骑,星夜兼程,东出接应!”高顺率先请命,他与徐庶交情深厚,此刻忧心如焚。
石韬相对冷静,分析道:“高将军忠勇可嘉,然我军大队人马贸然东出,必引起刘表警觉,若其趁机发难,如之奈何?且东南路远,情况不明,轻骑冒进,恐亦难济事。当务之急,是尽快弄清‘变’在何处,是何性质。”
林凡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手指敲击着地图上的江东位置,沉声道:“广元兄所言有理。盲目行动无异于自投罗网。需双管齐下:第一,立刻动用所有与江东联系的‘暗羽’渠道,不惜代价,以最快速度查明吴郡及周边最新情况,尤其是孙权威否稳固,周瑜是否掌控局势,有无外敌入侵或内部叛乱迹象。第二,选派最精干机敏之人,携带我的亲笔信,走小道,避开襄阳耳目,火速赶往江东,若元直无恙,则助其稳住局势,若有事变,则不惜一切代价护其周全,撤回南阳!”
“何人可以担此重任?”高顺问道。
林凡目光扫过众人,最终落在一名一直沉默伫立、眼神锐利的年轻将领身上:“周卓听令!”
“末将在!”周卓踏步出列,他原是伏牛山义军首领,归顺后屡立战功,对林凡忠心耿耿,且身手高强,熟悉江湖路数,正是执行此类秘密任务的绝佳人选。
“命你挑选二十名‘暗羽’好手,即刻准备,携带我的密信及充足盘缠,连夜出发,沿汉水东下,寻机潜入江东,寻找徐庶先生!见信如见我,一切行动,以保障元直先生安全为第一要务!”林凡将一封早已写好的密信郑重交给周卓。
“末将领命!必不辱使命!”周卓单膝跪地,双手接过密信,眼神坚定。
周卓一行人如同暗夜中的幽灵,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宛城,投身于茫茫夜色与未知的风险之中。宛城内部,则进入了更高等级的戒备状态。林凡深知,无论东南之变结果如何,南阳自身必须稳如磐石,才能应对接下来可能出现的任何风暴。他加紧了城防,整饬军备,同时严密封锁玉玺消息,对外只作不知,暗中则令“暗羽”继续谨慎调查,但优先级已让位于东南危机。
等待的日子格外煎熬。每一天,林凡都会数次询问是否有江东来的最新消息,但通往江东的道路遥远,信息传递缓慢,往往数日才能得到一些片段化的、有时甚至相互矛盾的情报。
有的消息说,吴郡一切如常,孙权每日临朝,周瑜操练水军,似乎并无大变。
有的消息则称,江东各地兵马调动频繁,尤其是沿江防务明显加强,气氛紧张。
还有更模糊的传闻,说江北的广陵郡一带,似乎出现了不明身份的军队活动,疑似曹军。
这些零碎的信息非但没能让林凡安心,反而加剧了他的焦虑。山雨欲来风满楼,这种表面的平静之下,往往隐藏着更大的惊涛骇浪。
就在林凡几乎要按捺不住,准备考虑第二套接应方案时,一匹口吐白沫、几乎累瘫的快马,终于带来了周卓拼死送回的第一封密报!
密报是用暗语写就,翻译出来后,内容让林凡倒吸一口凉气!
情况比预想的还要复杂和糟糕!
徐庶在江东确实遇到了大麻烦,但并非直接的生命危险,而是陷入了一场巨大的政治风暴漩涡!
原来,曹操在官渡与袁绍对峙的同时,竟然真的兵行险着,派遣了一支精锐偏师,以大将张辽为首,秘密渡过淮河,突袭了孙权治下的江北重镇——广陵郡!广陵守将陈登猝不及防,损失惨重,被迫退守江都,凭借水网地利苦苦支撑。
消息传到吴郡,江东朝野震动!主和派代表张昭等人趁机发难,指责周瑜、鲁肃等主战派一味强调抗曹,招致祸端,如今强敌压境,江东新立,难以抵挡,主张应立即遣使向曹操求和,甚至可以考虑送质子以示诚意。而周瑜则力主抗敌,认为曹操主力被袁绍牵制,此次偷袭不过是试探和牵制,若示弱求和,则后患无穷,必须坚决反击,打出江东的威风!
双方在朝堂上激烈争吵,相持不下。年幼的孙权难以决断,江东政权陷入了立国以来最严重的危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