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嵩那番看似“举荐”、实则“捧杀”的言论,像一道猝不及防的冷箭,从襄阳射出,精准地命中了宛城郡守府的心脏。林凡接到密报的那一刻,仿佛能透过纸背,看到州牧府议事厅中,蒯越、蔡瑁等人那冰冷而计谋得逞的眼神,以及刘表面沉似水、深不可测的表情。
“重用”、“倚为北方干城”?在猜忌已然种下的情况下,这些词无异于催命符!这将南郡彻底推到了风口浪尖,迫使刘表必须做出更明确、更强势的反应!
果然,韩嵩使团离开后不到五天,襄阳的第二道公文便以更快的速度、更正式的形式送达宛城。这一次,不再是别驾蒯越签署的“询查公文”,而是加盖了荆州牧大印、由刘表亲自签发的“钧令”!
公文的内容,直接、强硬,不容置疑:
其一,正式“嘉奖”南郡御敌有功,擢升刘擎为“扬武将军”(杂号将军,地位提升但无实权),林凡为“军师中郎将”(同样为虚职,但明确了其军师身份)。
其二,鉴于南郡军械制作“颇有独到之处”,为“强荆州整体武备”,特令南郡郡守府,即日派遣精干工匠,携“雷火”之物全套制作工艺、强弩改进技术、及其他一切有助于提升战力之军械图样,前往襄阳“交流传授”。州牧府将设立“将作营”,专司仿制推广。
其三,重申此前“削减兵员、紧缩开支”之令,要求南郡限期上报具体执行方案及成果,州牧府将派员“核查”。
明升暗降,巧取豪夺!图穷匕见!
这道钧令,彻底撕破了之前的温情脉脉和试探拉扯。刘表不再满足于试探和削弱,他要直接夺取南郡赖以生存的核心技术优势!一旦“雷火”和强弩技术被襄阳掌握,南郡在刘表眼中将彻底失去特殊价值,随时可能被吞并或毁灭。
郡守府内,气氛降到了冰点。刘擎气得浑身发抖,一把将公文摔在地上:“无耻!强盗行径!我等拼死得来的东西,他轻飘飘一纸公文就想夺去?!”
徐庶面色铁青:“此乃阳谋。若不交出,便是违抗州令,拥技自重,其心可诛,正好给了刘表发兵的口实。若交出…则是自毁长城,任人宰割!”
石韬忧心忡忡:“且还要核查我等的兵员削减情况,这…”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在林凡身上。这道难题,比之前的任何一次都要凶险。
林凡弯腰,缓缓拾起那份沉重的钧令,目光扫过上面冰冷的文字和鲜红的印鉴,脸上却看不出喜怒。他沉默了片刻,忽然轻轻笑了一下,只是笑声中没有丝毫温度。
“他要技术?好啊,那就给他。”林凡的声音平静得可怕。
“先生?!”刘擎和徐庶都愕然。
“只不过,”林凡话锋一转,眼中闪烁着冷静而锐利的光芒,“给什么,给多少,怎么给,得由我们说了算。他不是要‘交流传授’吗?不是要‘强荆州武备’吗?我们就好好‘帮’他‘强’一下!”
一个大胆而冒险的计划,在他脑中迅速成型——构建技术壁垒!进行一场精心设计的“技术欺诈”!
“立刻以主公和我的名义,回复州牧府。”林凡开始口述回文,语气沉稳,“钧令已悉,感激州牧大人擢拔之恩!州牧心系荆州武备,高瞻远瞩,我等感佩万分!南郡上下,必倾尽全力,配合州牧大人完成此强军壮举!”
姿态首先做足,极其恭顺。
“然,”林凡继续道,“‘雷火’之术,确如之前所言,乃战时应急之法,主创工匠已然殉国,完整工艺失传,仅有零星残缺记录。然州牧既有所命,我等必不敢藏私,当尽力搜罗整理,将所知一切,并选派郡中最好之工匠,前往襄阳,以供州牧大人驱策,尽力复原此术。”
承认部分事实,但强调“残缺”、“失传”,为后续的“不完美”埋下伏笔。
“至于强弩及其他军械改进之术,此乃郡中工匠多年积累之微末心得,本不足道。今既州牧大人垂询,自当献上。然各郡工匠手法、用料皆有差异,恐难直接套用,需州牧府之能工巧匠根据襄阳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改良,方可适用。”
预先打下预防针,暗示“可能不好用”,责任在襄阳自身。
“另,削减兵员、紧缩开支之方案,我等正在加紧制定,不日便可上报。”
回文迅速拟好,遣词用句极其谦卑恭顺,完全是一副“无条件服从”、“恨不得掏心掏肺”的姿态。
“先生,如此回复,怕是…”徐庶有些疑虑。
“这只是第一步,表面文章。”林凡冷笑,“真正的关键,在于我们‘交出’的东西本身。元直兄,立刻请欧冶凡、公输焠、禽滑厘三位先生秘密前来议事。石先生,去将匠作坊中,几位手艺最好、但年纪已大、且家眷皆在南郡、绝对可靠的老师傅请来。”
片刻之后,郡守府一间密室之内,林凡、徐庶与三位墨家首领及几位老工匠齐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