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幻言 仙侠 穿越 悬疑 科幻 都市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荔枝免费小说 > 穿越 > 科举:古代农家子的宰辅之路 > 第638章 进士分流

科举:古代农家子的宰辅之路 第638章 进士分流

作者:月下苍柏 分类:穿越 更新时间:2025-11-02 16:49:25

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华夏古代四大发明,其光芒穿越时空,深刻塑造了人类文明的轨迹。

其中,印刷术的演进,核心在于字模的革新。北宋毕昇(1041—1048年)首创胶泥活字,以火烧制硬化的泥字模,排版后用铁框固定印刷。

元代王祯《农书》记载了木活字的出现,至明代,金属活字,尤以铜活字为盛,已广泛应用。

及至十五世纪中叶,欧洲古腾堡掀起印刷革命,其改进的铅锡合金活字,更耐用,更易量产,将印刷效率推向新的高峰。

王平此刻选用的,正是这铅锡合金活字。此物经久耐用,成本低廉,配合他新研制的纸张,能将书价压至前所未有的低点——几十文,至多百文,便能购得一本新书,较之过往,便宜了何止数倍!

活字印刷,命脉系于字模。先前试验时,王平尚可随意印些小册,聊作验证。但如今印刷机已备,即将正式开印,这第一本书的选择与制作,便再不能轻率了。

无论出于何种考量,新纸与新印刷术结合诞生的“第一本书”,意义非凡。按宣帝的暗示,这开山之作,便是《论语》。

既是首本,字模的字体、风貌便至关重要。然而这难题,眼下却无需王平过多忧虑。因为工坊之内,已有一位远道而来的老者,正“亲自监工”。

这老者非是旁人,正是当世大儒虞南风。自皇宫一睹新纸与印刷术的玄妙后,虞老激动得面色潮红,说什么也要亲临将作监工坊,从头至尾见证造纸与印刷的全过程。观看造纸时,老人几乎按捺不住要亲手尝试,幸得公输炮眼疾手快拦住。若这位帝师真在工坊里有个闪失,王平可担待不起。

看完造纸,虞南风便踱步至印刷坊。见王平眉头紧锁,心情大好的虞老悠然问道:“小子,何事烦忧?”得知是为字模字体发愁,虞南风微微扬起下巴,雪白的长须无风自动,傲然一笑:“老夫的书法,天下谁人不晓?当年陛下尚在潜邸,亦曾随老夫习字。区区字模,小事耳!”

不过,应承归应承。

虞南风却向王平提了个小要求:在这批刊印的《论语》上,需得署上他虞南风的名字。不拘位置,只要印上即可。

“只要应允此事,日后你有何所求,只要老夫力所能及,必不推辞。”

此等好事,王平岂会错过?署个名字还不简单?在书前加一篇序言,或单辟一页注明编者,仿照后世教材的体例,这有何难?况且,读书人重名节,青史留名的机会就在眼前——这是朝廷刊印、编纂的第一版《论语》啊!宣帝作序,大儒编纂,状元郎督印……再配上这低廉的售价,此书一出,还不得轰动天下?

只要名气打响,日后由将作监刊印的典籍,必能吸引更多大儒参与。长此以往,寒门学子与世家子弟在获取知识上的鸿沟,便能再削去一分。

念及此,王平眼中精光一闪,连忙吩咐手下好生伺候虞老,自己则揣着书稿,马不停蹄地直奔皇宫。

王平虽仅为从五品,却享有随时面圣的特权。将作监内,王平匆匆离去。坐在王平衙房中的虞南风,抬眼望向他离去的方向,微微颔首,眼角泛起一丝了然的笑意。

到了他这般地位,青史留名已是板上钉钉历经三朝,天下名儒,天子之师,谁人不知虞南风?此番要求在《论语》上留名,除了亲身参与这必将载入史册的盛举,更多的,是想为身后这年轻小子王平,添一份沉甸甸的背书。

有他虞南风的名字立在书前,便能替王平挡去无数明枪暗箭,更能让天下读书人对这朝廷推行的新印刷之术,多添几分天然的信任。

老人捋须轻笑,复又低头,在新雪般的白纸上挥毫书写《论语》,笔走龙蛇,墨香四溢。这新纸,当真是妙极,妙极啊……

皇宫,御书房。

宣帝听闻王平求见,即刻宣召。待王平道明来意,宣帝神色略显古怪。

这小子,竟想到让他这位天子为《论语》作序?然而心思稍转,宣帝心头便是一阵滚烫。这第一版《论语》的刊行售卖,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寒门子弟读书识字的门槛将被踏破,意味着知识的传播将如江河奔涌,沛然莫御!大儒参与编纂,则意味着寒门与世家在学识积累上的差距,将日益弥合。

假以时日,待第二本、第三本、第四本类似“经典”相继问世,世家赖以自傲、垄断知识的根基,必将土崩瓦解!

一念及此,宣帝胸中激荡,大手一挥:“准了!这序,朕来做!”

至于延请其他大儒参与编纂一事,宣帝思忖,此事尚不宜由他这位天子亲自出面、大张旗鼓地指派。这任务,便又落回了王平肩上。

编纂《论语》需作注释解义,虞老年事已高,宣帝不忍其过度操劳。除他之外,至少还需两位德高望重的大儒担纲。

但这剩下的两个名额,却让王平一时犯了难。他在长安城,有名的武将倒是认识不少,可这当世大儒……还真没结识几位。即便认识,此等关乎教化根基、国之命脉的大事,他也不敢轻率托付,稍有不慎,便可能遗祸无穷。

御阶之上,宣帝将王平脸上的难色尽收眼底,嘴角勾起一抹神秘的笑意。他随手拿起御案旁的一本奏折,悠悠道:

“王平啊,你莫非忘了你的授业恩师,柳夫子?”

“陛下,”王平连忙拱手,“恩师自然在列。只是……即便加上恩师,尚缺一位!不知陛下能否……”他抬起头,脸上堆起讨好的笑容,“替微臣牵个线,搭个桥?”

“剩下一位?”宣帝挑了挑眉,语带调侃,“想让朕替你想办法?”

“陛下圣明!”王平顺杆就爬。

“哈哈!圣明朕认了,”宣帝朗声一笑,随即话锋一转,“可这事,朕顾不上帮你。你且放心,若你实在寻不到合适人选,便去请教柳夫子,他自有决断。”

宣帝莞尔,挥了挥手:

“造纸与印刷二事,你办得极好,于国功莫大焉,朕都记在心里了。”

“行了,若无事,便退下吧。进士分流之期将至,分流一事关乎社稷,责任意义重大,诸事繁杂,朕就不与你多叙了。”

“微臣告退!”

王平躬身行礼,目光不经意间扫过御案上那堆积如山的奏章,心中了然,旋即转身,步履沉稳地退出了御书房。

喜欢科举:古代农家子的宰辅之路请大家收藏:(www.064806.com)科举:古代农家子的宰辅之路荔枝免费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