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幻言 仙侠 穿越 悬疑 科幻 都市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荔枝免费小说 > 其他 > 朱墙玉碎:重生为后 > 第94章 根扎厚土,枝向云天

朱墙玉碎:重生为后 第94章 根扎厚土,枝向云天

作者:汐月砚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2 16:27:26

萧煜走后的第一个清明,皇太孙带着阿木去了碎玉轩的海棠树下。树开花了,粉白的花瓣落了一地,像沈清辞当年绣帕子落下的丝线。皇太孙把一捧“共生土”撒在树根下,里面混着中原的沃土、极北的黑土、南洋的红泥。

“爷爷和奶奶说过,好土要混在一起才养树,”他轻声说,“就像好人要凑在一起才养天下。”

阿木穿着那件宽大的“万国树”棉袍,虽然依旧不合身,却洗得干干净净。他学着中原的规矩,给树根磕了三个头,说:“奶奶的帕子,爷爷的棉袍,都在万国馆好好的呢。树看着,会放心的。”

万国馆的“共生树”模型前,每天都有人来祭拜。百姓们捧着自家种的作物,放在棉袍和帕子前:老农带来新收的海稻,厨子端来刚烤的“共生面包”,孩子们则献上用“共生土”种出的第一朵花。

有个瞎眼的老绣娘,摸着棉袍上的针脚流泪:“这是沈夫人的手艺啊……当年她教我们用珊瑚线绣海棠,说线要缠紧才结实,就像人心要连紧才安稳。”

皇太孙让人把这些故事记下来,编成《共生双老传》,用通语和各国文字印刷,送到商道的每个驿站。书里没有写帝王将相的功业,只记着萧煜如何卸甲归田,沈清辞如何绣帕传情,记着他们和农妇一起种桑,和渔民一起晒鱼露,记着那口永远冒着热气的“团圆锅”。

“这才是该让后人记住的,”皇太孙对史官说,“不是金戈铁马,是柴米油盐里的共生。”

极北的“共生田”越来越大。阿木带着部落的人,用“共生土”改良了大片冻土,种上中原的番茄、西洋的小麦,还有自己培育的耐寒稻。每块田边都立着木牌,写着“此田承中原暖,载极北韧”。

他把那件“万国树”棉袍挂在冰屋的正中央,部落的孩子来学认字时,他就指着棉袍上的绣纹讲:“这是中原的稻,这是南洋的鱼,这是西洋的玫瑰……它们凑在一起,才是天下。”

有个雪夜,冰屋漏风,棉袍被吹落在地。阿木捡起来时,发现下摆的针脚松了,露出里面混纺的羊毛和棉絮——西洋的暖,中原的柔,果然缠在一起。他连夜用鲸骨针缝好,针脚歪歪扭扭,却像在续写沈清辞的故事。

这年的“万国农运会”,新增了“双老杯”赛事,比的不是产量,是“共生”的巧思。中原的农妇用极北的耐寒麦粉,做出了夹着番茄酱的“双老馍”;西洋的园丁用南洋的椰壳当花盆,种出了中原的牡丹;阿木则带着部落的孩子,用共生土和冰原雪水,培育出会在寒冬开花的“共生菊”。

“这花有中原的瓣,极北的蕊,”阿木捧着花对皇太孙说,“像爷爷的棉袍裹着奶奶的帕子,冻不死,也开不败。”

皇太孙把“双老杯”颁给他时,万国馆的钟声正好敲响。钟声穿过广场,传到试验田,传到商道,传到极北的冰原,像在说:“你们看,他们的花,开了。”

入冬后,《共生双老传》传到了西洋。西洋国王读着书里的故事,看着插图上萧煜和沈清辞在田间劳作的样子,忽然让人在王宫旁建了座“共生园”,里面种满了中原的海稻、极北的耐寒麦、南洋的椰子,说“要让大胤的双老,在西洋也有块歇脚的田”。

消息传回中原,皇太孙让人把西洋“共生园”的画像,贴在《万国共生志》的最后一页,旁边写着:“根在中原,枝在西洋。”

碎玉轩的海棠树落了叶,光秃秃的枝桠指向天空。皇太孙站在树下,看着地上的落叶被风吹向远方,忽然觉得,萧煜和沈清辞从来没有离开。他们变成了共生土里的养分,变成了棉袍上的丝线,变成了孩子们嘴里的故事,变成了这天下每一寸土地里,那股让不同事物凑在一起、慢慢变好的力气。

阿木从极北寄来一封信,说他们的耐寒稻又丰收了,用新米做的“南北和”,分给了相邻的部落。信里还夹着一片干枯的“共生菊”花瓣,说:“这花在雪地里开了三个月,像爷爷的棉袍一样暖。”

皇太孙把花瓣夹进《共生双老传》里,看着窗外飘落的雪花,忽然明白,所谓永恒,就是让那些温暖的故事,像共生土一样,和新的岁月混在一起,长出新的希望。

而他要做的,就是继续当那个浇水的人。

喜欢朱墙玉碎:重生为后请大家收藏:(www.064806.com)朱墙玉碎:重生为后荔枝免费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