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赵苏荷,也是35中的,大家都是老乡,加个好友啊?”方嘉妍拉着身边的女生,冲姚菁箐提议。
姚菁箐眼睛一亮,立刻掏出手机笑着点头:“好呀好呀!没想到能在这儿碰到老乡!”两人麻利地加了好友,随后一起走出教室。
“咱们阜新的小吃也太绝了,我最想念西市场的吊炉饼,配一碗羊杂汤,香得能把舌头咽下去!”方嘉妍率先打开话匣子。
赵苏荷接话道:“我还喜欢东风路的熏兔,还有老街口那家藏得特深的绿豆糕,甜而不腻,只有老阜新人才找得到。”
姚菁箐听得连连咋舌:“熏兔我知道,但绿豆糕那家我怎么没听过?”
“就在民进路附近的巷子里啊!”
姚菁箐猛地一拍大腿:“那离我家就隔两条街!我居然一直不知道!等放假回去,我一定请你们去吃!”她说着,语气突然顿住,脸上的笑容淡了下去,脚步也停了几秒,眼神有些恍惚。
“菁箐,你怎么了?”方嘉妍疑惑地看着她。
姚菁箐回过神,勉强挤出个笑容:“没、没啥,就是突然想起点事。”
方嘉妍和赵苏荷对视一眼,见她不愿多说,也没再追问,三人又随意聊了几句,姚菁箐的手机突然响了。
“喂?张茗?”
“姚菁箐,你现在在哪儿?来校门口等着我,有事儿。”电话那头的张茗语气轻快。
“好,我马上过去。”挂了电话,姚菁箐和两人道别,快步走向校门口。
她站在门卫室旁的路灯下,穿着简单的白色连衣裙,长发松松地披在肩上,风吹过时发丝轻扬,眉眼弯弯却带着点浅淡的心事,模样楚楚动人。路过的几个男生忍不住放慢脚步,小声议论起来。
“那不是姚菁箐吗?这一届的校花果然名不虚传。”
“身材也好,气质跟别的女生不一样。”
“别光看脸,听说她挺会来事的,有人说她是绿茶?”
“别瞎猜了,没实锤的事,我觉得她人挺好的。”
议论声还没停,一个身影突然从姚菁箐身后跳出来,拍了下她的肩膀:“嘿!”
姚菁箐吓了一跳,回头见是张茗,嗔怪道:“你吓死我了!说吧,叫我过来干嘛?还有你刚才说‘搞定’,搞定什么了?”
张茗神秘一笑:“你别管,等下就知道了,跟我走!”
他带着姚菁箐拐进学校后方的一条窄巷,巷尾藏着一家不起眼的小吃店,店里就一个老奶奶守着炸串炉,没几个客人。
“奶奶,来两份炸串,多放辣和孜然!”张茗熟门熟路地喊道。
很快,满满两盘炸串端了上来,姚菁箐拿起一串鸡柳咬了一口,眼睛瞬间瞪得溜圆:“这料也太绝了!跟我小时候校门口吃的味道一模一样!”
张茗坏笑:“那可不,奶奶是阜新人,她女儿嫁这儿后,她就跟着过来了,以前在阜新炸了十多年串呢。”
姚菁箐惊讶地睁大眼:“今天这是怎么了?我上午上文化课刚碰到两个阜新老乡,还加了好友,现在又碰到奶奶,也太巧了!”
“两个?”张茗眼睛一瞪,“怎么没把她们一起带过来?人多热闹!”
姚菁箐笑了笑:“才刚认识,多不好意思啊,下次吧。”
她转头看向老奶奶,主动搭话:“奶奶,您以前在阜新哪个地方炸串呀?”
老奶奶一边翻着锅里的串,一边笑着说:“先在实验小学门口炸了五年,后来那边城管管得严,就挪到民进路小学门口了,炸到我来这儿之前。”
姚菁箐闻言,眼神柔和下来,儿时的记忆涌了上来:小时候她长得胖,妈妈总怕她吃多了积食,每次只给买一串炸年糕,她总吃得意犹未尽,直到小学毕业都没吃够。一晃这么多年,连校门口的炸串香,都成了怀念。
张茗看着她一手拿着炸串,嘴角沾了点酱汁,满嘴流油的样子,忍不住笑了——这副模样,跟平时在学校里那副文静淑女的样子,真是一点都不搭边。
方嘉妍攥着手里的方便面袋子,指节都泛了白,脸涨得通红,嘴里的唠叨就没停过:“谁这么欠呢?吃个煎饺喝了几瓶米醋啊,一口都没剩,还怎么吃?怕不是对象跟别人好了,拿我撒气吧!”
一旁的刘子怡也皱着眉帮腔:“就是太过分了!别气了别气了,回去泡方便面先垫垫,晚上我带你去吃炸串!我前两天发现一家老太太炸的,味道贼绝,外酥里嫩,酱料也香得很!”
她说着,眼睛都亮了,先前的怒气散了大半,越说越兴奋,手还比划着炸串的样子。
两人快步走到寝室门口,抬头一看,瞬间都僵住了。方嘉妍先是倒吸一口凉气,紧接着扯着嗓子在走廊里大叫:“诶呀我去!还让人活不活了!!!”
只见她们寝室的门把手上,赫然挂着一把崭新的明锁,锁芯闪着冷光,显然是刚装上去的。
刘子怡伸手拉了拉那把明锁,试着拧了两下,没拧动,再看方嘉妍气鼓鼓的模样,没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