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过两天,一个消息传来:山口拓因为美高联赛期间曾脱离校队,按联盟规定无法参加后续赛事。
但让人意外的是,经日本篮协同意,他以中日交流球员的身份留在了中国男篮队,协助后续训练,等所有比赛结束后,再和陈一鸣一起回美国读书。
张康听到这消息时,差点笑出声来。他是打心眼儿里喜欢山口拓,看他练球时那股专注劲儿,总忍不住想:
这孩子要是咱这边的该多好。他特意跟篮协沟通,给山口拓在队员楼层加订了个房间,就在陈一鸣隔壁。
安顿下来的那天,张康特意找山口拓聊了聊。两人坐在房间的沙发上,窗外的夕阳刚好照进来,给地板镀了层金。
“山口啊,”张康递过去一瓶水,“想问问你们日本篮协,对球员的培养是咋规划的?从小学到俱乐部,能跟我说说不?”
山口拓接过水,认真想了想:“小学阶段主要是兴趣培养,学校和社区都有迷你联赛,输赢不重要,主要是让孩子喜欢上篮球。到了初中,教练会评估天赋,像我这种被认为有潜力的,就会被安排去美国的高中打球,一边上学一边接受那边的训练体系,篮协会给一部分资助,还会定期跟踪状态。高中毕业后再根据情况决定是冲击NCAA,还是回国加入职业俱乐部的青年队。”
张康边听边点头,心里却沉甸甸的:“咱们这边啊,很多孩子小学还在野球场瞎打,初中要么被学业压得没时间碰球,要么就是过早进入专业队,文化课全丢了。差距确实不小。”
他又好奇地问:“你中文说得这么好,跟母语似的,咋练的?”
山口拓笑了,眼里闪着光:“我爷爷年轻的时候曾在中国留学,家里有很多中文书,他总跟我说中国的故事。我从小就跟着学,觉得中文特别有意思,后来还特意请了老师系统学,现在看中文小说都没问题。”
正说着,助理教练也过来了,三人索性聊起了篮球战术。从挡拆细节到快攻节奏,再到国际赛场的判罚尺度,山口拓说得头头是道,不仅有自己的理解,还能结合日本和美国的训练方法提出见解。
“这孩子,不光球打得好,脑子还这么清楚。”张康心里赞叹,看山口拓的眼神越发欣赏,可转念一想,又忍不住泛起一丝隐忧——这么好的苗子,将来要是成了中国男篮在亚洲赛场的对手,那得多难对付?
夕阳渐渐沉下去,房间里的光线暗了下来。山口拓起身告辞,说明天想早点去训练馆看中国队练球。
张康笑着应下来,看着他走出门的背影,心里那点欢喜和那点担忧,像拧在一起的绳子,越缠越紧。
第二天一早,山口拓和陈一鸣刚走进食堂,喧闹的空气瞬间安静了几秒。
几乎所有队员的目光都齐刷刷投过来,带着几分说不清道不明的敌意,像细密的针扎在身上。
山口拓下意识地往陈一鸣身后缩了缩,脸颊微微发烫。
“看什么看?”张康的声音从门口传来,他径直走到两人身边,沉声道,“山口拓是来帮咱们备战希腊队的,交流球员,懂吗?体育场上只论实力,不分国界。都把心思放训练上!”
队员们纷纷低下头,假装扒拉着碗里的饭,可眼角的余光还是忍不住往这边瞟。山口拓心里清楚,有些烙印刻在骨子里,不是一句话就能抹平的,他只能攥紧筷子,尽量忽略那些目光。
“别理他们。”陈一鸣用胳膊肘碰了碰他,嘴角勾起一抹笑,“等会儿训练,咱俩联手打爆他们,保管一个个都老实。”
山口拓愣了愣,随即也笑了,点头应下。
到了训练馆,热身环节就显出了不同。山口拓没像其他人那样围着场地慢跑,而是先做了套动态拉伸,从脚踝到肩颈,每个关节都活动得细致又精准,最后还加了组核心稳定性训练,动作看着不起眼,却透着专业。
“你这热身路子挺特别。”张康走过来,饶有兴致地问。
“是美国体能教练教的。”山口拓解释道,“静态拉伸容易降低肌肉兴奋性,动态激活能让肌纤维提前进入待命状态,再配合核心训练强化神经控制,既提升热身效率,也能减少拉伤风险。”
旁边几个队员撇了撇嘴,显然没把这套当回事。
张康没理会,直接分了组:“山口拓、陈一鸣带一组,阿卜杜买买提你们三个在对面。打全场,算分!”
哨声一响,山口拓就展现了惊人的视野。他持球过半场,眼睛像雷达似的扫过全场,明明有投篮机会却从不贪功,总能在队友跑出空位的瞬间把球送到,或击地穿裆,或脑后长传,甚至有次隔着两人把球吊到篮下,弧度刁钻得刚好避开防守。
这打法让新疆三人组彻底懵了。他们习惯了针对固定火力点防守,可现在陈一鸣、许冠杰、李爱国轮流开火,根本抓不住重点,只能跟着跑,累得气喘吁吁。
“挡拆!”阿卜杜买买提吼了一声,和叶尔江木拉提做了个掩护,持球直冲篮下,却被回防的陈一鸣结结实实盖了下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