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宁五年(1106年)的春天,江南的青山绿水间暗流涌动。在青溪县(今浙江淳安)帮源洞一带,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石塔露水腊为王,漆园竹啸动刀枪。东南赤气冲牛斗,尽是冤魂血月光。"
帮源洞深处的漆园里,方腊正蹲在一棵漆树下,用手指抚摸着树干上深深的刀痕。这刀痕不是采漆所致,而是半月前官府差役来催缴"花石捐"时,因方家一时凑不齐钱,差役恼怒之下挥刀砍的。
"大哥,"一个年轻汉子快步走来,是方腊的堂弟方七佛,"朱勔那狗官又派人来了,说要征用咱家这片漆园,说是地脉好,要挖了找什么'地乳石'。"
方腊缓缓站起身,他年约三十,身材魁梧,眉宇间有股挥之不去的郁气。他本是帮源洞一带颇有声望的漆园主,仗义疏财,在乡里很得人心。可自从朱勔在苏州设了应奉局,这好日子就到头了。
"七佛,你可知道这棵漆树养了多少年?"方腊不答反问。
"怕是有二十年了吧?我记得是伯父在世时种下的。"
"二十三年。"方腊的声音很平静,"先父种下它时,我才七岁。他说,漆树如人,要慢慢养。如今一刀下去,汁液流尽,就再也活不成了。"
方七佛还要说什么,忽听漆林外传来喧哗声。两人循声望去,只见一队差役正推搡着几个乡民往这边来,为首的是个留着山羊胡的税吏。
"方腊!你好大的架子!"税吏远远就嚷起来,"朱大人要用你这片地,是你的造化!还不快把地契交出来!"
方腊站在原地,面无表情:"这地是祖产,不卖。"
"卖?"税吏怪笑一声,"谁说要买了?朱大人征用,是给你面子!"他一挥手,差役们就要动手砍树。
"住手!"方腊喝道,"你们还有没有王法?"
"王法?"税吏从怀中掏出一纸文书,"这就是王法!应奉局公文在此,凡奇花异石所在,无论官民地产,皆可征用!"
这时,周围的乡民越聚越多,个个面带怒容。一个老者颤巍巍地说:"差爷,行行好,这漆园是方家几十年的心血啊..."
"老不死的滚开!"税吏一把推开老者。
方腊眼中寒光一闪,拳头握得咯咯作响。方七佛急忙拉住他:"大哥,忍一时..."
"忍?"方腊猛地甩开他的手,指着周围的乡民,"你们还要忍到什么时候?张大叔的闺女被朱勔的爪牙抢去抵债,投了井;李大哥的渔船被征用运石头,沉在太湖;王老爹的祖坟被刨了找什么'龙骨石'...我们还要忍到什么时候?"
税吏见他煽动乡民,厉声道:"方腊!你想造反吗?"
"造反?"方腊突然笑了,笑声中满是悲凉,"我本良民,纳粮完税,安分守己。是你们!是朱勔!是蔡京!是那个坐在汴京城里只顾玩石头的皇帝!是你们逼反的!"
他猛地从腰间抽出一把砍漆刀,高高举起:"诸位乡亲!如今赋役繁重,官吏侵渔,农桑不足以供应。吾等赖以为生者,不过漆楮竹木耳,又悉科取,无锱铢遗!"
乡民们群情激愤,纷纷举起手中的农具:"方大哥说得对!反了吧!"
税吏见势不妙,转身要跑,被方七佛一把揪住。方腊环视众人,声音如雷:
"东南之民,苦于剥削久矣!近年来花石纲之劫难,不堪其扰!诸君若能仗义而起,四方必闻风响应。旬日之间,万众可集!"
他举起砍漆刀,对着那棵被砍伤的漆树发誓:"我方腊今日起事,誓要诛朱勔,清君侧!有渝此盟,神明殛之!"
"诛朱勔!清君侧!"乡民们的怒吼声震动了整个帮源洞。
消息像野火般在东南各地蔓延。被花石纲逼得走投无路的农民、被重税压垮的工匠、被夺去生计的渔民,纷纷投奔帮源洞。不出半月,方腊麾下已聚集了数万人。
起义军以头戴红巾为号,尊方腊为"圣公",建元"永乐",设置官吏。方腊自任元帅,方七佛为先锋,很快攻占了青溪县城。
青溪县衙内,方腊看着仓惶逃窜的县令留下的官服印信,对部下们说:"尔等以为,我等攻下青溪,朱勔会如何?"
方七佛笑道:"那狗官定然吓得屁滚尿流!"
"不,"方腊摇头,"他会更加疯狂地搜刮民脂民膏,去向他的主子献媚。我们要趁势而起,直取杭州!"
果然,此时的苏州应奉局内,朱勔正气得暴跳如雷。
"反了!真是反了!"他将一只珍贵的越窑青瓷茶杯摔得粉碎,"一群草寇,也敢与我作对!"
幕僚小心翼翼地说:"大人,方腊势大,已经连克数县,是不是...暂时停止征集花石,以安民心?"
"放屁!"朱勔怒吼道,"越是如此,越要加紧进贡!要让官家知道,我朱勔忠心不二!传令下去,再加征三成'平叛捐'!"
与此同时,在汴京皇宫中,一场关于方腊起义的争论正在上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