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幻言 仙侠 穿越 悬疑 科幻 都市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荔枝免费小说 > 其他 > 风雅宋朝 > 第21章 何谓“中华”

风雅宋朝 第21章 何谓“中华”

作者:户外老美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3 12:54:17

为何日本有些研究中国历史的学者主张“崖山之后无中华”?为何元朝以及后面的清朝时期,越南和朝鲜均声称自己是“小中华”和“正统性”?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复杂的问题,触及了中国历史、文化认同和东亚国际秩序的核心。我们可以分两部分来解答。

第一部分:关于“崖山之后无中华”

“崖山之后无中华”这一说法,确实在一些日本学者(特别是战前和战时)中流行。其核心论点并非字面意义上的“中国灭亡了”,而是一种文化和民族政权更替论,其背景和动机十分复杂。

1. 核心论调:

他们认为,1279年南宋在崖山的彻底灭亡,标志着纯正的、古典的“中华文明”(以汉唐宋代为代表的汉文化主体)被异族(蒙元)所中断。此后,元朝和清朝都是“蛮族”统治,尽管这些王朝后来都不同程度地汉化了,但其文明已经不再是纯粹的“华夏”了。

2. 产生的历史与学术背景:

· 内藤湖南的“唐宋变革论”:这位日本京都学派的泰斗提出了中国历史分期理论。他将宋代表现出的平民化、君主**强化等特征视为“近世”的开端。元朝的入侵打断了这一自然进程,造成了中国文明的“停滞”或“扭曲”。这为“中断说”提供了学术框架。

· 江户时代的“华夷变态”说:日本江户时代的学者(如山崎暗斋)认为,满清入主中原后,中国已从“华”沦为“夷”,而日本由于完好地保留了唐宋文化,反而成为了“中华”思想的真正继承者。

· 为政治服务: 在20世纪上半叶,这种论调被日本军国主义所利用,为其侵略行为提供“合法性”。他们宣称,日本对华的战争是为了“将亚洲从西方殖民主义和‘非中华’的统治中解放出来”,并建立一个由日本领导的“新中华秩序”(如“大东亚共荣圈”)。这本质上是一种为了否定当时中国(中华民国)合法性而构建的政治话语。

3. 对论调的批判与事实:

· 文明延续的视角:这种观点严重忽略了中华文明强大的包容性、同化力和延续性。元朝和清朝的统治者,尽管出身游牧或渔猎民族,但为了统治广大的汉地,都不可避免地采用了汉地的典章制度、儒家思想和统治模式。明朝的建立本身就是“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的汉文化复兴。

· “中华”的动态定义:“中华”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演变的概念,是文化认同高于血统的文明体。历史上的北魏、辽、金都在不同程度自认为“中国”,并被后世所接纳。元朝修《宋史》、《辽史》、《金史》,并列为正统,本身就承认了其对中国道统的继承。

· 现代学术界的看法:当今主流历史学界(包括中日学者)大多视此观点为带有强烈政治目的的历史目的论,已经摒弃了其核心结论。它片面地夸大了断裂性,而忽视了更强大的延续性。

---

第二部分:为何元清时期,越南和朝鲜自称“小中华”?

这与“崖山之后无中华”的论调形成了有趣的呼应和对比。当中国本土由蒙元、满清统治时,在朝鲜和越南的士大夫看来,这正是“华夷秩序”在中国本土的“颠倒”。

1. 思想根源:传统的“华夷观”

古代东亚世界的国际秩序建立在儒家“华夷之辨”的基础上。“华”代表文明(农耕、礼教、儒家典籍),“夷”代表野蛮(游牧、缺乏礼教)。但“华”与“夷”的区别不是固定的种族概念,而是可变的文化概念。接受并践行中华文化的,就可以“由夷入华”。

2. 元朝时期:

· 高丽/朝鲜:在高丽王朝后期和朝鲜王朝初期,面对强大的蒙元,他们虽然在武力上臣服,但在文化心理上极度优越。他们自视为中华文化(特别是南宋朱熹的理学)的纯正继承者和守护者。明朝灭亡后,朝鲜孝宗甚至一度有“北伐清朝,恢复中华”的构想,在内部称清朝皇帝为“胡皇”,自己则以“小中华”自居。

· 越南(陈朝):越南在击败元军(三次元越战争)后,民族自信心大增。他们开始更强烈地强调自身的文明性,认为自己同样继承了中华文明,并以此来区别于周边的“蛮夷”(如占城、真腊),并构建自己区域内的“华夷秩序”。

3. 清朝时期:

这是“小中华”意识达到顶峰的时期。

· 朝鲜:对满清的态度从鄙夷到无奈接受,但其“小中华”意识最为强烈。他们穿着明代衣冠,使用崇祯年号后纪年(如“崇祯后一百XX年”),认为中华衣冠、礼乐已在朝鲜得以保存,而中国本土已是“腥膻之地”。他们来华使臣所着的《燕行录》中,充满了对清朝“胡化”的批评和对自身文化正统性的自豪。

· 越南(阮朝):阮朝开国君主嘉隆帝被清朝嘉庆帝册封为“越南国王”,国号“越南”即来源于此。但在内部,阮朝君主自称“皇帝”(南帝),视清朝皇帝为“北帝”。他们全面模仿中国的政治制度、科举和儒家教育,自认为在南方建立了一个新的中华式帝国,并视周边的高棉、老挝等为“夷狄”。

总结:

· “崖山之后无中华” 是一种主要源自外部(日本)的、用以解构中国正统性的政治和学术话语,它片面强调断裂。

· “小中华” 是朝鲜和越南在中华文化圈内部,基于传统华夷思想,在特定历史时期(中国被他们视为“夷”的王朝统治时)用以争夺文化正统性和提升自身地位的自我认同话语。

两者都反映了“中华”作为一个文化概念,在历史上所具有的巨大吸引力和解释权之争。它们共同说明了,在东亚世界,“中华”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或政治实体,更是一个文明的高地,谁占据了这套文化和价值观的制高点,谁就在道德和合法性上拥有了优势。而历史最终证明,中华文明的主体在中国本土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延续性和韧性。

(全书 终)

喜欢风雅宋朝请大家收藏:(064806.com)风雅宋朝www.064806.com荔枝免费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