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元二十五年(1288)春,一支庞大的元朝水师舰队出现在南海。两百艘战船组成的黑色阵列,如同乌云压境,打破了这片海域维持数年的微妙平衡。
一、 南征诏书
站在旗舰"镇海号"船头的是元朝水师万户杨庭玉。他手中紧握着一卷明黄诏书,那是忽必烈亲自签发的《讨南海不臣诏》。
"朝廷已得密报,"杨庭玉对副将说道,"陈宜中在占城外海聚众数万,私建城池,训练水军,意图不轨。"
副将迟疑道:"可是将军,那些不过是一群避难的宋人遗民......"
"住口!"杨庭玉厉声打断,"大汗有令,凡不剃发易服、不用大元正朔者,皆为叛逆!"
船队在巨港(今印尼苏门答腊)稍作休整时,杨庭玉接见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三佛齐(今印尼巨港)王子陀阇。这位野心勃勃的王子,早已对宋人在南海贸易中的主导地位心怀不满。
"将军,"陀阇谄媚地说,"小王愿为天朝大军引路。那些宋人商船常年在各岛之间往来,必是给叛军输送补给。"
杨庭玉满意地点头:"若此事办成,本将必在大汗面前为你请功。"
二、 商路烽烟
此时,黄道的商船队正在马六甲海峡航行。这位经验丰富的船主,敏锐地察觉到了海上的异常。
"东家,"老舵工忧心忡忡,"这几日见到的元军战船越来越多,怕是要出事啊。"
黄道站在船头,眉头紧锁。他想起上月在三佛齐听到的传闻:元朝即将在南海展开大规模清剿。
"改变航向,"他果断下令,"先去凌牙门报信。"
然而为时已晚。次日黎明,三艘元军战船突然出现在海平面上,迅速包围了商船队。
"奉大元皇帝诏令,所有商船立即接受检查!"元军将领高声喝道。
黄道心知不妙,悄悄将一个密封的竹筒交给亲信:"若有不测,务必把这个送到望宋岛。"
检查中,元军发现了藏在货舱夹层中的书籍和信件。杨庭玉看着搜出的《四书集注》和江南明月会的密信,冷笑道:"果然是在资助叛军!全部扣押!"
三、 海岛御策
望宋岛上,陈宜中刚刚收到黄道船队被扣押的噩耗。
"陈公,"苏刘义神色凝重,"元军来者不善。据探子回报,他们的下一个目标就是我们。"
七十五岁的陈宜中站在海岛沙盘前,沉默良久。这些年来,他们在岛上修建了防御工事,训练了三千民兵,但面对正规的元朝水师,仍是螳臂当车。
"传令,"他终于开口,"第一,立即疏散老弱妇孺到内陆避难;第二,所有战船做好迎敌准备;第三,派人向琉球林景求援。"
就在这时,一个年轻人挺身而出:"陈公,晚辈有一计。"
说话的是赵孟清,陈宜中的外孙,今年刚满二十岁。这个在海外长大的年轻人,却深谙兵法韬略。
"元军虽强,但远来疲惫,不习海战。我们可以利用岛周暗礁,诱敌深入......"
陈宜中欣慰地看着外孙:"就按你说的办。"
四、 碧海丹心
五日后,元军舰队抵达望宋岛外海。杨庭玉望着岛上飘扬的宋字旗,嘴角露出冷笑。
"传令,立即进攻!"
然而战斗的进展出乎他的意料。岛周的暗礁让大型战船寸步难行,而宋人的小船却灵活穿梭,用火攻不断骚扰。
"将军,这样打下去损失太大!"副将焦急地说。
杨庭玉怒道:"那就改用登陆战!"
就在元军准备强行登陆时,赵孟清率领的敢死队突然从侧翼杀出。这些自幼在海边长大的年轻人,如蛟龙入海,在波涛中与元军展开殊死搏斗。
战斗最激烈时,赵孟清的座船被三艘元船包围。身中数箭的他,依然挺立船头,高呼:"大宋万岁!"
这一幕,让观战的陈宜中老泪纵横。他想起了厓山海战中那些蹈海殉国的将士,想起了文天祥、陆秀夫......
"传令,全军出击!"陈宜中毅然下令。
五、 星火南传
就在战事胶着之际,林景率领的援军终于赶到。更让人意外的是,同来的还有凌牙门、巨港等地的商船。这些平日里互相竞争的商队,此刻却同仇敌忾。
"陈公,"林景登上望宋岛,"南洋各港的华商听闻元军来犯,都愿助我们一臂之力!"
原来,黄道在被俘前派出的信使,已经将消息传遍南海。各地华商纷纷自发组织船队前来支援。
杨庭玉见势不妙,只得下令撤退。临行前,他恨恨地说:"告诉那些宋人,这事没完!"
战后清点,望宋岛虽然守住了,但付出了惨重代价。赵孟清伤重不治,岛上建筑大半被毁。
在赵孟清的葬礼上,陈宜中宣读了他的遗书:
"孙儿不孝,不能再侍奉外公。但孙儿死得其所,因为我知道,华夏文明绝不会因一人之死而断绝。请外公保重,继续带领大家走下去......"
当晚,陈宜中做出一个重大决定:将明诚书院迁往更安全的琉球,同时在南洋各主要港口设立分院。
"从今日起,"他对众人宣布,"我们要让华夏文明在南洋遍地开花。"
数月后,在琉球、凌牙门、巨港、占城,一座座书院相继建立。每当月圆之夜,都能听到琅琅书声跨越重洋,相互呼应。
在望宋岛的废墟上,一面崭新的宋字大旗依然高高飘扬。旗杆下,陈宜中每天都会来此远眺。虽然他的眼睛已经看不清海平面,但他知道,文明的星火已经在南洋点燃。
这些星火,终将在未来的某一天,照亮整个南海。
(第九卷 第五章 终)
喜欢风雅宋朝请大家收藏:(www.064806.com)风雅宋朝荔枝免费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