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清晨,空气里已经有了点凉飕飕的秋意,但太阳一露头,那点凉薄立刻就被驱散了,只剩下干爽。露水沉甸甸地挂在路边的草叶尖上,被自行车轮碾过土路带起的微风一激,碎成无数细小的光点。吴普同深吸了一口带着泥土和成熟庄稼味道的空气,用力蹬了一下脚踏板。链条“咔哒”一声轻响,身下这辆二手的二六自行车顺从地向前窜去。
王小军骑着他那辆油光锃亮的永久二八,轻松地并排而行,车铃被他故意拨得叮铃铃直响,惊飞了路边杨树上几只早起的麻雀。“快点,普同!开学第一天,可别迟到!”他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兴奋,崭新的蓝色咔叽布外套在晨光里显得格外精神,书包带子勒在他单薄的肩膀上,里面鼓鼓囊囊的,不知塞了什么宝贝。
“嗯,知道。”吴普同应着,目光却忍不住瞟向村口那条岔向邻村的土路。几天前,张二胖就是耷拉着脑袋,骑着家里那辆除了铃不响哪儿都响的破车,拐上了那条路,去了镇二中。那背影,像根小刺,时不时就在吴普同心里硌一下。他下意识地又蹬快了些,车轮卷起的尘土在身后拖成一条淡淡的黄龙。似乎骑得快些,就能把那份沉甸甸的、带着点莫名愧疚的复杂情绪甩开。
通往镇上的黄土路被无数车轮和脚步夯实,在晨光下泛着一种干燥的浅金色。路两旁的玉米地已经泛黄,棒子沉甸甸地坠着,预示着不久后的秋收。空气中弥漫着庄稼成熟的醇厚气息,混合着干燥的尘土味。熟悉的景色飞掠而过,但吴普同的心境却与往日截然不同。不再是跟着父亲拉粮卖棉的懵懂,也不是去村小路上的漫不经心。这条路,今天通向一个全新的、带着点庄严和未知的起点——柳林镇中学。
那座白色的二层小楼,在视野尽头一点点清晰、放大,最终再次以它崭新的、不容忽视的姿态矗立在镇子东北角的空地上。阳光毫无保留地泼洒在雪白的墙体和深红的瓦顶上,反射着耀眼的光芒。院墙外,已经三三两两地停了不少自行车,有新的,也有旧的,像一群等待归巢的鸟。
两人把车锁进教学楼后那个新搭的、还带着新鲜石棉瓦气味的车棚里。棚子里空位不少,但王小军还是特意找了个靠边的柱子锁好,嘴里嘟囔着:“这儿好,显眼,放学好找。”
走进前院,一种混杂着紧张、兴奋和懵懂的气息扑面而来。到处都是人!穿着各式各样、但大多洗得干净甚至崭新的衣服的少年少女们,像一群刚出巢的雏鸟,叽叽喳喳地聚在一起。有的拘谨地站着,好奇地打量着陌生的校园和同样陌生的同学;有的则已经自来熟地攀谈起来,声音清脆响亮。他们大多来自柳林镇下辖的各个村子,带着各自村子的口音和气息,此刻都汇聚在这个崭新的院子里。吴普同感到一阵轻微的头晕目眩,人太多了!比西里村小学整个学校的人加起来还要多得多!他下意识地往王小军身边靠了靠。
“看!分班名单在那儿!”王小军眼尖,指着教学楼入口旁边新竖起的一块大黑板。黑板前早已围得水泄不通,一颗颗黑脑袋攒动着,急切地寻找着自己的名字。
两人好不容易挤了进去。黑板上用白色粉笔清晰地写着几个大字:“初一年级新生分班名单”,下面是“初一(一)班”和“初一(二)班”两列长长的名字。吴普同的心跳得有点快,他屏住呼吸,手指顺着“初一(二)班”那一列名字往下滑。
“吴……普……同!”找到了!他的名字端端正正地写在中间靠上的位置。几乎是同时,旁边王小军也兴奋地低呼:“嘿!我也在二班!普同,咱俩还是一个班!”
吴普同心里一松,随即又涌上一股莫名的踏实感。在这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至少还有个熟悉的王小军在身边。他目光下意识地在名单上又扫了一遍,没有看到“张二胖”或者他大名“张建伟”的字样。那根小刺又轻轻扎了一下。张二胖的名字,应该刻在邻村二中那块不知新旧的黑板上了。
“走吧,找教室去!”王小军拽了他一把。教学楼里比外面更喧闹。崭新的水泥走廊里挤满了学生,脚步声、说话声、好奇的惊呼声嗡嗡地回响着,混合着墙壁和油漆散发出的、尚未散尽的新鲜气味。阳光透过高大的玻璃窗照进来,在光洁的地面上投下明亮的光块。吴普同小心翼翼地走着,生怕踩脏了这干净得不像话的地面。
初一(二)班在二楼东侧。教室门敞开着,里面已经坐了不少人。崭新的浅黄色课桌椅一排排整齐地摆放着,散发着好闻的木料清香。宽大的玻璃窗让教室里亮堂极了。黑板是墨绿色的,又大又平整。讲台也是新的。一切都和上次偷偷溜进来时看到的一样,但此刻,因为坐满了人,充满了生气,又显得格外不同。
吴普同和王小军走进教室,立刻感受到几十道目光齐刷刷地扫了过来。有好奇,有打量,也带着点初次见面的羞怯。吴普同感觉脸上有点发热,赶紧低着头,想找个靠后的位置坐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