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立春的倒台如同一场席卷全省官场的超级风暴。省纪委雷霆万钧的通报措辞严厉,措辞严厉,字字诛心:“利用职权,深度介入私营企业经营,为特定关系企业承揽工程大开绿灯,违规干预设备研发与销售,纵容甚至参与非法盗采国家矿产资源,性质极其恶劣,影响极其深远…” 随之而来的,是省矿务集团、矿务局系统乃至更上层级的一连串剧烈震荡和人事更迭。长山矿务局,这个风暴最初酝酿的漩涡中心,反而在惊涛骇浪中陷入了一种诡异的、暂时的平静。
但这种平静,更像是激流在礁石下形成的巨大回旋,表面波澜不惊,深处暗流涌动。旧有的权力结构被彻底打碎,新的秩序尚未建立。省里空降的矿务局局长还在熟悉情况,几位副局长各怀心思,郑毅作为“硕果仅存”的局领导,暂时主持日常工作。他脸上那种惯常的阴沉似乎被一种刻意维持的“沉稳”所取代,仿佛一夜之间洗尽铅华,成了力挽狂澜的砥柱中流。他频繁地召开“稳定思想、凝聚共识、恢复生产”的会议,讲话稿里充满了“汲取教训”、“轻装上阵”、“向前看”的字眼。
矿务局大会议室里,郑毅的声音通过麦克风回荡,沉稳而富有感染力:
“……同志们,长山矿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阵痛。痛定思痛,我们要深刻反思,更要放下包袱,团结一致向前看!当前的首要任务,是稳定!是恢复!是保障矿工兄弟们的切身利益!特别是‘11·7’矿难和西三事故遇难、伤残矿工家属的安置工作,必须作为重中之重,加快推进!要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温暖,抚平创伤,看到希望!”
他特意提高了音量,目光扫过台下:“为此,局班子研究决定,正式启动‘矿工之家’安置房二期工程!在原规划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规模,提升标准!选址就定在矿区南坡,那里阳光充足,环境清幽!这是局里对遇难、伤残矿工兄弟最大的关怀!也是我们告别伤痛、开启新生的象征!”
台下响起了稀稀拉拉、配合性的掌声。郑毅脸上露出“悲悯而坚定”的神色,继续道:“为了确保项目公平公正、高效廉洁,我们将采用公开招标方式,择优选择有实力、有信誉的承建单位!招标工作由周铁山同志牵头,基建、财务、工会等部门全力配合!务必做到阳光透明,把好事办好!”
坐在角落的王磊,微微抬起了眼皮。郑毅这番话,滴水不漏,冠冕堂皇。关怀遇难矿工,推进安置房,这几乎是当前政治最正确、也最能凝聚人心和转移视线的事情。周铁山被推到台前负责招标,更像是一种安抚和试探——安抚周铁山这个在风暴中饱受冲击的矿长,试探他是否愿意在新的格局下“合作”。
会议结束,人群散去。郑毅特意叫住了周铁山和王磊。
“铁山同志,”郑毅脸上带着“推心置腹”的神情,拍了拍周铁山的肩膀,“安置房项目,意义重大,责任也重大。你是老矿长,熟悉情况,威望也高,由你牵头,大家都放心。一定要把好关,选好队伍,不能再出任何纰漏了!”他语重心长,仿佛将千斤重担托付。
周铁山脸色依旧憔悴,眼神复杂,点了点头,声音有些干涩:“我…尽力。”
郑毅又转向王磊,脸上笑容依旧,眼神却深不见底:“王专员,你是省里派来的安全特派员,也是我们矿上的定海神针。安置房建设,安全是底线!质量安全,施工安全,一样都不能放松!你的监督指导,至关重要啊!有什么情况,随时跟我,跟铁山同志沟通!”
王磊只是微微颔首,镜片后的目光平静无波,没有多余的话。郑毅的表演,他看在眼里。这安置房项目,与其说是关怀,不如说是一个巨大的诱饵,一个重新编织权力网络、转移视线、甚至漂白某些东西的绝佳机会。在赵立春风暴的余波中,在旧账被清算的真空期,没有什么比一个打着“抚恤矿工”旗号的大工程更能名正言顺地调动资源、分配利益了。
特派专员办公室。窗台上的虎皮兰依旧挺立,叶片在阳光下泛着油绿的光泽。王磊没有看郑毅送来的安置房项目规划书。他的目光落在桌面上摊开的几份文件上。
一份是孙强送来的最新井下监测报告:西三崩塌区域应力趋于稳定,但核心区依旧危险,复勘工作困难重重。那份被深埋的“穿山甲”罪证,短期内无法重见天日。
另一份,是省纪委工作组发来的情况通报:赵立春案牵涉面广,深挖细查仍在进行,但短期内难以直接触及长山矿的具体人和事。工作组重心已部分转向其他关联领域。
还有一份,是矿务局工会提交的、关于“11·7”矿难及西三事故遇难、伤残矿工家庭现状的走访汇总报告。报告里冰冷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破碎的家庭、一双双无助的眼睛、一声声对“安置”的期盼。
王磊的手指,无意识地拂过报告上那些名字。张桂芬,老林的遗孀,住在矿区边缘漏雨的平房里。李三娃的爹,在西三冒顶中砸断了腿,失去了工作能力,医药费报销拖了大半年…还有更多默默无闻的名字,在巨大的伤痛和生活的重压下艰难喘息。郑毅口中的“关怀”,对他们而言,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房子,是活下去的希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