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秋场上枫红绕,五谷香中岁月闲”
陈建国是被王大婶的大嗓门喊醒的。天刚亮,济世堂院外就传来 “建国!建国!” 的呼喊,他揉着眼睛推开窗,看见王大婶挎着半篮**的玉米,急得额头冒汗:“可算醒了!昨晚下了场露水,我晒在院里的玉米都潮了,再这么下去要发芽了,你脑子活,快帮婶想想办法!”
陈建国赶紧套上粗布褂子出门,院里的晒秋场早已聚了不少村民 —— 张爷爷的红薯片沾了泥,刘大叔的枫果堆发了霉,大家围着受潮的粮食唉声叹气。赵二柱蹲在一旁翻着玉米,挠头道:“往年这时候少露水,今年怪得很,要不咱把粮食挪进屋里?可屋里地方小,根本装不下。”
“挪屋里不行,不通风更潮。” 陈建国盯着晒秋场的木架,突然想起城里阳台的折叠晾衣架 —— 枫溪镇有的是枫树枝,不如搭个多层防潮架,既能通风,又能挡露水。他指着院角的枫树枝:“二柱,咱砍几根粗枝当架子,再削些细枝当横档,搭成三层的架子,粮食分开放,通风好就不容易潮了!”
赵二柱眼睛一亮:“这主意好!可咋固定啊?总不能让架子歪了砸着人。”
“用藤条绑!” 陈建国拍了下手,又补充,“对了,还要在架子顶上铺层油纸,挡露水!”
村民们一听有办法,立马分头行动 —— 男人们去砍枫树枝,女人们去家里找藤条和油纸,小丫也跟着忙前忙后,抱着细枝跑东跑西,像只穿梭的小麻雀。
可麻烦很快来了:村里的油纸就剩两张,根本不够铺所有架子。陈建国正发愁,王大婶突然一拍大腿:“咱有旧布啊!把家里不穿的旧衣裳剪了,缝成大块,不也能挡露水?” 大家觉得可行,纷纷回家翻旧衣服,不一会儿就凑了十几块旧布,红的、蓝的、灰的,缝在一起倒像块花补丁。
搭架子时又闹了笑话:陈建国说要 “留十厘米间距通风”,赵二柱没听过 “厘米”,举着尺子问:“啥是厘米?是咱说的‘一指宽’还是‘两指宽’?” 陈建国没法,只能用手比划:“就这么宽,能塞进俩手指头就行!” 结果赵二柱手劲大,绑横档时把间距拉成了 “能塞进巴掌”,风一吹,最上层的玉米差点掉下来,逗得村民们哈哈大笑。
折腾到晌午,三个多层防潮架终于搭好了。村民们把受潮的粮食重新摊开,架在横档上,顶上盖着花旧布,风一吹,布帘晃晃悠悠,倒成了晒秋场的一道奇景。王大婶摸着干爽的玉米,笑得合不拢嘴:“建国啊,你这‘城里法子’真管用!以后晒粮食再也不怕露水了!”
傍晚收工时,夕阳把枫树枝架染成了金红色,陈建国坐在架子旁,看着村民们扛着粮食回家的背影,怀里的怀表突然微微发烫 —— 他摸了摸表壳,想起以前在公司做策划,方案改了八遍还被老板骂 “不接地气”,可今天不过搭了个破架子,却得到了这么多真心的感谢。
风卷着枫树叶落在防潮架上,发出沙沙的响。陈建国忽然明白:原来 “有用” 从来不是要多复杂的创意,是能帮到身边的人,是和大家一起动手解决问题。这份踏实,比写字楼里的升职加薪,更让人心安。
喜欢一个中年男人的时空札记请大家收藏:(www.064806.com)一个中年男人的时空札记荔枝免费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