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第一座综合制造厂内,
沉寂了数百年的流水线再次发出轰鸣,
当第一枚完全由新夏自主生产的步枪子弹跳出生产线,
当第一辆粗糙却结实的卡车装配完成,发出震撼人心的引擎咆哮,
整个工厂陷入了疯狂的欢呼,
这不仅仅是产品的诞生,
更是一个文明重新站起、迈向自强的铿锵足音。
---
新希望城西北角,一片被高大围墙和警戒哨塔严密守护的区域,这里曾是旧时代一座中型机械加工厂的遗址。如今,残破的厂房被修复加固,新的钢结构棚顶在阳光下反射着金属特有的冷硬光泽。这里,就是新夏联盟的工业心脏——“复兴一号”综合制造厂。
空气中弥漫着多种气味混合的、独属于工业区的气息:切割金属的焦糊味、润滑机油的腻味、焊接时刺鼻的焊烟味,以及一股……蓬勃的、近乎灼热的生机。
第一节:钢铁的脉搏
走进宽阔的总装车间,巨大的噪音瞬间包裹了所有人。不再是荒野死寂的风声,也不是战场混乱的爆炸,而是一种有规律的、充满力量的协奏曲——天车滑过轨道低沉的摩擦声、冲压机锤击金属部件沉重的闷响、自动螺丝刀高频的“哒哒”声、以及传送带链条持续不断的“咔哒”声。
车间的中央,一条由“掘金客”石坚带领团队,利用回收的旧流水线骨架、结合部分自研部件拼装改造而成的步枪生产线,正全速运转。不再是完全依靠老师傅的手工敲打和打磨,虽然关键步骤仍需经验丰富的技工把控,但送料、初步冲压、钻孔等重复性劳动已被机械替代。
一块块经过初步冶炼的钢坯被送入机器,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工序,逐渐显现出枪管的雏形、机匣的轮廓、撞针的形状……流水线末端,工人们穿着粗糙但厚实的防护服,动作麻利地进行最后的组装、检验和上油。他们的脸上沾着油污,汗水顺着额角滑落,但眼神专注而明亮,紧盯着手中的零件,仿佛在雕琢艺术品。
“注意公差!第三道工序的夹具有点松动,立刻调整!”石坚沙哑的吼声即使在嘈杂的车间里也极具穿透力。他像一头焦躁的雄狮,在生产线上来回巡视,粗糙的手指时不时抚摸过刚刚下线的零件,感受着那冰冷的、却代表着希望的触感。
就在这时,流水线末端传来一阵压抑不住的骚动。
一名年轻的女技工,手里捧着一枚黄澄澄的子弹,她的手在微微颤抖。这枚子弹的弹壳、弹头、底火,完全由“复兴一号”下属的化工厂、金属加工车间协作生产,刚刚在这条生产线上完成了最后的组装。
它不再是战前遗留的库存,也不是从敌人那里缴获的战利品,更不是小作坊里手工敲打出来的、性能堪忧的次品。
它是第一枚,完全由新夏联盟自主设计、自主生产、符合严格质量标准的制式步枪子弹!
“成功了……我们成功了!”女技工的声音带着哭腔,将那颗子弹高高举起。
仿佛按下了静音键,整个生产线周围的噪音似乎都减弱了片刻,所有工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枚小小的子弹上。随即,更大的声浪爆发出来——那是混杂着狂喜、自豪、甚至有些哽咽的欢呼声!
一颗子弹,看似微不足道。
但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明白它的意义。它意味着联盟的军队,将不再完全依赖搜刮和缴获,意味着士兵们可以放心地将弹药倾泻向敌人,而不用担心哑火或炸膛!它意味着,新夏,拥有了持续战争的底气!
石坚大步走过去,从女技工手中接过那枚子弹,紧紧攥在手心,冰冷的金属似乎都被他手心的温度熨热。这个硬汉般的男人,眼圈竟然也有些发红。他转向闻讯赶来的江辰,将子弹递上,声音因为激动而更加沙哑:“元首!我们……我们做到了!”
江辰接过那枚还带着机器余温的子弹,指尖感受着那完美而冰冷的弧线。他点了点头,目光扫过周围一张张激动而又疲惫的脸庞。
“这只是一个开始。”他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我们要生产的,不只是子弹,更是我们生存的权利,和复兴的基石!”
第二节:药剂与车轮
离开枪械生产线,江辰又来到了由林薇主导规划、青禾团队参与建设的药品生产区。这里的空气要洁净许多,穿着白色无菌服(虽然布料粗糙,但已是尽力而为)的工作人员在密闭的玻璃隔间内操作着蒸馏、萃取、分装设备。
不同于战前高度自动化的制药工厂,这里的很多步骤仍需人工密切监控。但从净化水源的过滤系统,到培育特定菌群的恒温箱,再到利用高压反应釜合成关键成分,一条结合了现代生物技术与废土实用主义的简易流水线已经建立起来。
流水线的尽头,一瓶瓶淡蓝色的液体——新型广谱抗辐射药剂,正被机械臂准确地贴上标签,装入特制的防护箱。这些药剂虽然无法完全根治重度辐射病,却能极大缓解症状,提高生存率,对于长期在废土活动的人员而言,无异于第二条生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