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屋的门在张崮和李铁身后轻轻合上,隔绝了外面呼啸的寒风,也将三人与整个黑山墩的腐朽和绝望暂时隔绝开来。
油灯如豆,光线昏黄,在三人脸上投下摇曳不定的阴影。
张崮和李铁局促地站在门口,身上还带着屋外的寒气,眼神紧张而又灼热地看着江辰。那句“想换个活法吗?”如同魔咒,敲击着他们早已冰封的心防。
江辰没有立刻说话,只是平静地回视着他们。目光如同冰冷的潭水,深不见底,却又带着一种奇异的、令人信服的力量。
他在评估,最后的评估。评估这两人的决心,评估他们能否承受接下来那条遍布荆棘、九死一生的道路。
沉默在狭小的空间里蔓延,压力无形却巨大。
最终,张崮先开了口,声音因为紧张而有些干涩,却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坚定:“…怎么换?俺…俺受够了!再这样下去,不是累死,就是被王麻子那伙人坑死!不如…不如搏一把!”
李铁也重重点头,眼神锐利:“俺也一样!只要能让那帮杂碎付出代价,俺这条命,豁出去了!”
江辰缓缓点头,脸上依旧没有任何表情,但眼神深处似乎闪过一丝极淡的、几乎无法察觉的微光。
“豁出命,是最容易的。”他的声音低沉而清晰,“难的是,怎么让你们的命,变得有价值,能砸碎敌人的脑袋,而不是白白浪费。”
他走到屋角,拿出三块大小不一的石头,放在地上,排成一个简陋的三角阵型。
“黑山墩,王麻子,孙疤子…他们就像这块最大的石头。”他指着最大的那块,“我们,现在只是这三块小的,分散,无力。”
他的目光扫过张崮和李铁:“要想砸碎大石头,靠蛮干不行。我们需要先把自己变成…”他拿起另外两块小石头,将它们紧紧靠在一起,然后猛地撞向那块大石头!
啪!大石头被撞得晃动了一下。
“变成一块更硬、更韧、懂得如何发力的石头。”江辰放下石头,目光如炬,“这,就是我们要做的。”
“怎么做?”张崮和李铁异口同声,呼吸都有些急促。
“练。”江辰吐出一个字,“往死里练。练得比他们更狠,更强,更聪明。”
接下来的时间,在这间隔绝于世的破屋里,江辰开始了他来到这个时代后,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传道授业”。
他传授的,不是花哨的刀法,而是超越这个时代千年、源自现代特种兵体系的训练理念和小组战术雏形。
首先是体能。
“力气大,不代表能打。能跑,能扛,能持续发力,才是战场活下来的根本。”江辰的声音冷静得不带一丝感情。
他因地制宜,设计了一套极其残酷却高效的训练方法:
· 核心力量: 平板支撑(他称之为“铁板桥”)、俯卧撑(“伏地挺身”)、利用墙角进行倒立撑(“倒栽葱”)。
· 爆发力与耐力: 深蹲跳(“旱地拔葱”)、高抬腿(“踏火轮”)、以及最基础的长跑——利用深夜和清晨,绕着戍垒最偏僻的角落进行极限跑,锤炼心肺功能。
· 柔韧与协调: 大量的拉伸动作(“抻筋拔骨”),以及简单的格斗躲避步伐练习。
每一项训练,他都亲自示范,要求极其严格。动作必须标准,呼吸必须配合,达不到数量和质量,就必须重来,没有丝毫通融。
张崮力气大,但耐力差,柔韧性更是一塌糊涂。李铁灵敏,但核心力量不足。最初几天,两人被练得死去活来,每次训练结束都如同从水里捞出来,肌肉酸痛得无法入睡,第二天还要完成王麻子分派的繁重苦役。
痛苦至极时,他们甚至怀疑江辰是在折磨他们。
但江辰只是冷冷地看着他们:“这就受不了了?王麻子的鞭子,比这个如何?蛮族的弯刀,比这个如何?想换活法,就得先脱层皮!”
他把自己那份本就少得可怜的食物,又分出一部分给他们,命令他们吃下:“吃!必须吃!身体是炼出来的,也是吃出来的!不想练废,就咽下去!”
在他的高压和近乎残酷的督促下,张崮和李铁咬着牙,硬生生挺了过来。奇迹般地,他们发现自己的身体正在以一种难以想象的速度发生着变化。肌肉变得更加结实有力,气息更加绵长,原本沉重的苦役似乎也不再那么难以忍受。
其次是小组战术。
“战场上,一个人再能打,也是靶子。三个人,懂得配合,就能咬死比你们强得多的敌人。”江辰用石块、木棍在地上画出示意图。
他引入了最基础的“三三制”战术概念,当然,用的是这个时代能理解的语言:
· 三角站位: 进攻、撤退、警戒时,三人永远不能挤成一团,要形成相互支援、视野互补的三角阵型。“你看不到的背后,交给你的兄弟!”
· 分工协作: 明确主攻(“尖刀”)、佯攻掩护(“策应”)、警戒支援(“望风”)的角色和转换。如何利用地形交叉前进,如何交替掩护射击(虽然现在只有李铁有一张破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