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军械库武器,是否高质量?(三)
宣州城头的风裹着潮气,卷得林阿夏的披风边角簌簌作响。她将密信叠好塞进怀中,指尖还残留着信纸被夜露浸凉的触感。慕容雪提着一盏羊角灯快步走来,灯光在城砖上投下晃动的光晕,照亮她脸上沾着的泥土——方才她带着特种队的姑娘们在城外挖陷阱,连晚饭都没顾上吃。
“阿夏姐,城门外的陷阱已经挖得差不多了,按照李青姑娘画的图纸,每个陷阱里都埋了削尖的竹刺,上面还涂了桐油防腐。”慕容雪抹了把额角的汗,声音里带着几分喘息,“就是弩箭还差些,咱们带的三百支已经校正好了,但要是吴越军队真来五千人,怕是撑不了两天。”
林阿夏点头,目光望向城内西侧的军械库方向。那是一座青灰色的砖石建筑,原本是宣州守军留下的,女辅营进驻后又加固了门窗,此刻里面还亮着灯——苏凌薇正带着后勤分队的姑娘们清点从汴梁运来的军械。“走,去军械库看看。”林阿夏转身,“不仅要看看弩箭够不够,还要查查看新送来的霸王枪和弩枪零件,质量过不过关——这可是咱们守住宣州的底气。”
两人走下城头,沿着青石板路往军械库去。夜色里能听到各处传来的动静:城东南角,几个姑娘正哼着小调搬运石头,要在城墙根垒起临时的箭垛;城北的空地上,白灵溪带着医疗队的人在搭帐篷,准备战地医疗点;就连街边的民房里,也有百姓隔着窗户递出热水,轻声叮嘱姑娘们注意安全。林阿夏心里一暖,宣州百姓的这份心意,比任何武器都更能让人安心。
军械库的门是厚重的木门,上面挂着两把铜锁。守在门口的两个姑娘见林阿夏来了,立刻上前开锁。门“吱呀”一声被推开,一股混杂着桐油、铁屑和木料的味道扑面而来,里面的景象让林阿夏眼前一亮——靠墙的架子上整齐地码着一排排弩枪,枪身泛着冷光;地上的木箱里装着霸王枪的枪杆,旁边还堆着成捆的弓弦和箭匣;最里面的角落里,几个姑娘正围着一张桌子,手里拿着小锤和锉刀,在打磨弩箭的箭头。
“阿夏姐!”苏凌薇听到动静抬起头,脸上沾着点铁屑,“你来得正好,咱们刚清点完第一批送来的军械,正想跟你报个数呢。”她手里拿着一本账簿,快步走过来,“从汴梁运来的弩枪一共两百把,霸王枪一百五十杆,还有弩箭零件五百套,弓弦两百根,箭匣一百个。只是……”苏凌薇顿了顿,眉头微微皱起,“有几件东西,我总觉得不太对劲。”
林阿夏接过账簿,目光落在“弩枪扳机”那一行,只见后面画了个小小的“?”。“怎么了?是扳机有问题?”她抬头看向苏凌薇,记得吴昊说过,新改良的扳机轻便省力,连力气小的姑娘都能拉动。
苏凌薇转身从架子上取下一把弩枪,递到林阿夏手里:“你试试就知道了。”林阿夏接过弩枪,入手比想象中沉些,她按照平时的姿势握住枪身,手指扣向扳机——原本该轻松按下的扳机,此刻却像是被什么卡住了,要用三成力气才能勉强拉动,而且拉动时还能听到“咔嗒”的异响。
“不对劲。”林阿夏皱起眉,又试了两把,结果都一样。慕容雪也凑过来试了试,脸色瞬间沉了下来:“这要是在战场上,扣扳机耽误半分,就可能被敌军射中!阿夏姐,咱们带的旧弩枪扳机都比这个好用,这新改良的怎么反而出问题了?”
苏凌薇叹了口气,又从木箱里拿出几个散装的扳机零件:“我让姑娘们拆了两个,发现里面的弹簧片太薄了,而且打磨得不够光滑,拉动时容易卡顿。还有这个箭匣,你看——”她指着箭匣的内侧,“边缘有毛刺,装箭的时候容易刮伤箭杆上的羽毛,这样箭射出去就会偏。”
林阿夏拿起箭匣,借着灯光仔细看,果然见内侧有细小的毛刺,用手指摸上去还会划手。她想起吴昊说过,李青特意教工匠们打磨零件边缘,免得划伤手,可眼前这些零件,显然没做到位。“是工匠们偷工减料了?还是运输途中磕碰坏了?”林阿夏的语气里带着几分担忧,若是军械质量出了问题,别说守三天,恐怕连一天都撑不住。
就在这时,一个清脆的声音从门口传来:“阿夏姐,我知道是怎么回事!”众人转头看去,只见一个穿着灰布短打的小姑娘跑了进来,手里还拿着一个磨损的扳机零件——是负责军械维护的小桃,她从前在汴梁的军械营当过学徒,对这些零件最熟悉。
“小桃,你快说说,这扳机到底怎么了?”慕容雪拉着小桃的手,急切地问。小桃喘了口气,指着手里的零件说:“这弹簧片不是咱们军械营常用的熟铁片,是生铁片做的!生铁片脆,而且弹性差,用不了几次就会变形。还有这些毛刺,根本没经过二次打磨,肯定是赶工期赶出来的——我在军械营时听师傅说,上次为了给宣州送军械,工匠们连轴转了三天,可能是最后几批没顾上细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