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祥瑞:郭崇真的敢造反?
暖阁里的晨光刚褪去凉意,符祥瑞靠在软榻上,指尖还残留着柴宗训额头的温感,殿外却突然传来一阵杂乱的脚步声,伴随着侍卫急促的呼喊:“符将军!大事不好了!邺都急报——郭崇领兵进京了!”
符祥瑞的身子猛地一僵,刚缓过来的气息瞬间乱了,她撑着榻沿想要坐直,却因虚弱咳嗽起来,指尖攥着的锦被被咳得发皱。“你说什么?”她抬头看向冲进来的侍卫,声音带着未散的沙哑,却透着不容置疑的锐利,“郭崇领兵进京?他以什么名义?”
侍卫单膝跪地,双手捧着染了雪渍的文书,脸色发白:“回太后,郭崇的使者说……说‘太后与陛下久疾,朝中无主,恐生变乱,特领兵入卫京师’。可……可他带的兵马足有三万,比寻常‘入卫’多了十倍不止!”
“入卫京师?”符祥瑞冷笑一声,伸手接过文书,指尖触到纸页上的墨迹时,只觉得一阵寒意从心底窜上来。她想起梦里符金环的话,想起赵匡胤陈桥兵变时的“黄袍加身”,那些画面与眼前的文书重叠,让她的手控制不住地颤抖。
“姐姐!”符琳快步从殿外进来,手里还攥着范质送来的密信,看到符祥瑞苍白的脸色,她连忙上前扶住,“你别急,范相已经派人去驿馆盯着郭崇的使者了,还让京畿卫加强了城门守卫。只是……只是郭崇的兵马离洛阳只剩两日路程了,咱们得尽快拿主意!”
符祥瑞靠在符琳身上,缓了好一会儿才止住咳嗽,她抬眼看向符琳,眼神里满是难以置信:“郭崇真的敢造反?他是后周的老将,世宗待他不薄,他怎么敢效仿赵匡胤?”
“姐姐,现在不是想他敢不敢的问题了!”符琳的声音带着几分急切,将密信递到她面前,“范相说,郭崇在邺都时就已暗中联络了几个节度使,那些人虽没明着派兵,却也承诺‘若京师有变,必响应之’。你要是再不醒,等郭崇的兵马到了城下,那些观望的大臣们怕是会立刻倒戈,到时候后周真的就完了!”
“完不了!”符祥瑞猛地提高声音,却因用力过度又咳了起来,她摆了摆手,示意自己没事,目光扫过殿内的宫女侍卫,语气瞬间冷了下来,“都出去!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得入内!”
宫女侍卫们连忙应声退下,暖阁里只剩下姐妹二人。符祥瑞靠在软榻上,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再睁开时,眼底的慌乱已被坚定取代:“琳妹,你现在就用我的名义,拟一道懿旨,快马送到洛阳城内所有文武百官的府中——就说郭崇拥兵自重,意图谋反,限洛阳城内及周边百里的官员,明日下午未时(2点)前务必赶到宫城大殿议事。若有逾期不到者,以通敌论处!”
“那离得远的官员呢?”符琳连忙问道,“比如许州、宋州的那些节度使,他们离洛阳有四五百里,就算快马加鞭,明天下午也赶不到啊!”
“赶不到就不用来了!”符祥瑞的语气不容置疑,“眼下最要紧的是稳住洛阳的局势,那些远在外地的官员,一来一回太费时间,二来咱们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和郭崇串通好了。与其等他们来添乱,不如先把身边的人攥在手里。你告诉那些官员,谁要是敢在议事前私会郭崇的人,或者泄露半点消息,我定斩不饶!”
符琳点头应下,刚要转身去拟旨,却被符祥瑞叫住:“等等!懿旨里还要加一句——凡按时到殿议事者,无论官职大小,皆可建言献策。若能提出退敌之策,事后必有重赏。”
“姐姐这是……”符琳有些疑惑。
“眼下正是用人之际,”符祥瑞叹了口气,靠在软榻上,脸色又苍白了几分,“那些小官们平日里没机会说话,说不定藏着真本事。而且这么做,也能让那些老臣们知道,我不是只会靠他们,他们要是敢阳奉阴违,有的是人能顶替他们。”
符琳恍然大悟,连忙点头:“我明白了,这就去办!”
看着符琳匆匆离去的背影,符祥瑞缓缓闭上眼,脑海里却乱成了一团麻。她想起柴荣临终前握着她的手说的话:“祥瑞,宗训年幼,后周的江山就交给你了。那些节度使手握兵权,你一定要小心,若有机会,务必削藩,让兵权归于中央。”
当时她只觉得柴荣太过忧虑,可现在看来,柴荣的担心一点都没错。郭崇的谋反,就像一根导火索,点燃了她心中积压已久的想法——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削藩必须提上日程了。可削藩哪有那么容易?那些节度使们经营地方多年,势力盘根错节,稍有不慎,就会引发更大的动乱。
“咳咳……”一阵剧烈的咳嗽打断了她的思绪,她抬手摸了摸自己的额头,还是有些发烫。病还没好透,可局势已经不允许她再休息了。她撑着榻沿慢慢起身,走到案前,看着上面堆积的文书,其中最上面的一封,正是济州贪腐案的最新进展——派去的人已经从粮库老卒口中查到了线索,证据指向济州节度使与当地官员勾结,挪用军粮、克扣赈灾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