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稚主怀仁省亲过 慈后谋远定山河
紫宸殿偏殿的鎏金铜漏滴答作响,夕阳的余晖透过雕花窗棂,在青砖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大臣们躬身退去后,殿内只剩下符太后与柴宗训母子二人,空气中还残留着烤红薯的甜香,冲淡了方才议事时的沉郁。
柴宗训看着符太后理了理被自己扯皱的裙摆,忽然想起方才红薯烫到她的模样,心里一阵愧疚。他快步上前,拉了拉符太后的衣袖,声音带着几分小心翼翼:“娘,对不起,是我不应该把红薯揣在怀里,还不小心烫到你。你现在还有没有事?身上有没有留下痕迹?要不要我看看哪里被烫到了?”
符太后闻言,低头看向儿子仰起的小脸——那上面还带着未干的泪痕,睫毛上沾着细小的泪珠,眼神里满是担忧,活像只做错事的小兽。她心里的那点嗔怪瞬间烟消云散,伸手轻轻揉了揉柴宗训的头发,语气带着笑意:“傻孩子,娘没事。方才只是被烫得慌,没真伤着,你看。”
说着,她拉起裙摆一角,露出里面月白色的衬裙——布料平整,没有丝毫烫伤的痕迹。柴宗训凑近了仔细看了看,确认真的没有伤口,才松了口气,小手却还是紧紧攥着符太后的衣角:“娘,以后我再也不偷偷把热东西揣怀里了,也不偷偷跑出宫了,省得你担心。”
“知道错就好。”符太后牵着他走到窗边的软榻旁坐下,顺手拿起桌上的茶盏,给柴宗训倒了杯温茶,“不过你能去民间看看,知道百姓的苦,娘也高兴。以前娘总怕你在宫里待久了,不知道人间疾苦,忘了‘帝王’二字该怎么写,现在看来,是娘多虑了。”
柴宗训捧着温热的茶盏,小口抿了一口,忽然想起方才在殿上,娘说“暂缓伐唐”时,周大人难看的脸色。他抬头看向符太后:“娘,你下了命令,今后不许再提伐唐的事,但凡提的都要处置,会不会让大臣们心里不舒服啊?周大人好像很想打南唐。”
符太后拿起一块蜜饯递给他,眼神变得深邃:“训儿,治理国家就像放风筝,线太紧会断,太松会飞。周大人主战,是为了后周的疆土,出发点是好的,但他只看到了南唐的威胁,却没看到咱们自己的问题——军需贪腐、百姓困苦,这些都是藏在咱们后周身体里的毒瘤,不先治好,就算打赢了南唐,也守不住江山。”
她顿了顿,看向窗外渐渐沉下去的夕阳,语气里带着几分感慨:“娘不让大臣们提伐唐,不是怕了南唐,而是要给咱们自己留时间。等李侍郎查清了军需贪腐案,把那些蛀虫都清出去;等周尚书清点好军备,让将士们有趁手的兵器;等百姓们能吃饱饭、种好地,不再逃荒——到那时,别说南唐,就算是辽国、吴越国,咱们也有底气应对。”
柴宗训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手里把玩着茶盏的边缘:“娘,那咱们以后都不打南唐了吗?老工匠爷爷说,先帝在世时,就想收回濠州、泗州。”
“不是不打,是时候未到。”符太后伸手摸了摸他的脸颊,声音变得温柔却坚定,“先帝的心愿,娘记得,你也要记得。但咱们不能急,要一步一步来。你想造‘霸王枪’守护百姓,娘支持你;但你要知道,一把好枪护不了所有人,只有把后周变得强大,让百姓都能安居、乐业,让将士都有精良的兵器和充足的粮草,才能守住咱们的家国,才能实现先帝的心愿,甚至……统一天下。”
“统一天下?”柴宗训眼睛一亮,手里的茶盏差点掉在地上,“娘,你是说,咱们后周以后能把所有的国家都变成后周吗?就像以前的汉朝、唐朝那样?”
“是啊。”符太后笑了,伸手刮了刮他的鼻子,“这是娘的心愿,也该是你的目标。但统一天下不是靠喊口号,也不是靠一场仗就能实现的。它需要咱们一步一个脚印,把后周的根基打牢——让百姓有饭吃、有衣穿、有书读,让将士有勇气、有兵器、有粮草,让大臣们清廉、忠诚、有谋略。等这些都做到了,统一天下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柴宗训听得心潮澎湃,他放下茶盏,从软榻上跳下来,手里比划着自己刻的木枪:“娘,那我以后要好好学读书、学骑射,还要跟林姐姐学怎么看军需、怎么辨好坏,等我长大了,就带着将士们,拿着真正的霸王枪,去收回濠州、泗州,去统一天下,让所有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
符太后看着他意气风发的模样,眼眶微微发热。她站起身,轻轻抱住柴宗训,声音带着几分哽咽:“好,娘等着那一天。到时候,娘一定站在城楼上,看着我的儿子,带着后周的将士,收复失地,统一天下,让后周的旗帜,插遍天下的每一寸土地。”
柴宗训靠在符太后怀里,能清晰地感受到她心跳的节奏,心里忽然觉得无比安稳。他想起铁匠铺里的烤红薯,想起老工匠孙子清澈的眼睛,想起林姐姐坚定的眼神——这些人,都是他想守护的人;这片后周的土地,都是他想守护的家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