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歌的手指还停在门框边缘,指尖触到一丝湿意。消防通道的通风口渗着夜露,她没管,只把铁丝收回口袋。走廊灯泡忽明忽暗,映得“九歌·子夜”那行字像活了一样,墨迹未干,却已不重要了。
钥匙不在了。
她转身下楼,脚步比上来时稳。楼梯间空荡,但她不再觉得回响是追兵。她现在知道,真正的战场不在这里。
回到住处,她第一件事不是开电脑,而是从床底拖出录音机。磁带07还在,外壳有道旧划痕,是母亲留下的。她轻轻吹了口气,塞进去,按下播放。
《星海幻想曲》的前奏缓缓流淌。
她闭眼听了三秒,睁开,打开笔记本。屏幕刚亮,界面突然黑了一下,接着跳出一个从未见过的弹窗:【未知权限请求:是否启用“情感共振引擎”?】
她愣住。
这不是她装的程序,也不是系统默认功能。她点取消,弹窗又跳出来,连续三次,最后直接锁死操作界面。
手机信号也断了。
Wi-Fi图标灰着,蓝牙无法开启。她拔掉电源,重启设备,结果一样。系统像被什么东西卡住,只反复显示那行字。
她盯着屏幕,忽然想到什么。
她把录音机靠近笔记本麦克风,调大音量。当副歌进入第3分17秒,声波峰值冲上最高点的瞬间,屏幕猛地一震,黑屏三秒后,跳出一个全新界面:
情感共振引擎 v0.9 —— 测试版
底下一行小字:【输入源已绑定,分析模式启动中……】
她没动,等了几秒,系统自动加载出一个波形图,左侧是《静默回响》的音频数据,右侧是《星海幻想曲》的频谱。两道曲线在某个低频段突然咬合,像齿轮嵌进齿轮。
屏幕上跳出标注:【检测到隐藏信号同步率91.3%,情绪共振类型:压抑-觉醒】。
她心跳加快。
这不是巧合,是匹配。旋律不是音乐,是密码。而她的声音,成了钥匙。
她点开《静默回响》的工程文件,放大第2分48秒那段隐藏信号。乱码般的波形在新引擎下开始重组,变成一条清晰的情绪曲线。系统提示:【需绑定创作者深层记忆锚点,方可解码完整信息】。
她皱眉。
记忆锚点?她试过输入母亲的名字、生日、乐谱编号,全被拒绝。系统固执地卡在那句提示上。
她低头,右耳的音符耳钉在台灯下闪了下光。这是母亲最后送她的东西,银质,背面刻着一串数字,她一直以为是生产编号。
她摘下耳钉,犹豫一秒,贴在笔记本触控板上。
系统顿了一下。
界面刷新,乱码瞬间解构,三维波形图展开,两条曲线并行推进,在“恐惧”轴达到顶峰后,突然转向“觉醒”,形成一个近乎对称的回旋结构。
屏幕上跳出结论:
【密钥匹配:九歌·子夜】
【激活概率:87.6%】
【建议操作:启动双向共振协议】
她盯着那行字,手指无意识摩挲耳垂。不是紧张,是确认。
原来耳钉不只是信物,是认证装置。母亲早就埋好了后门。
她没急着点确认,而是调出小说文档。那篇被平台标记为“乱码章节”的文稿还在草稿箱里,她一直没动。现在,她点了导入。
系统加载几秒,突然弹出警告:【检测到高危认知模因,情绪峰值超出安全阈值,建议终止分析】。
她冷笑。
越危险,越得看。
她点击“强制解析”,系统卡住,进度条停在73%。她试了几次,都失败。提示依旧:【需外部参照系验证,绕过权限锁】
外部参照系?
她想起BK-01本里记下的数据。周砚秋画骷髅时的笔触节奏,她用铅笔敲击桌面复现过,频率和《星海幻想曲》3:17峰值几乎一致。那不是创作习惯,是程序执行的节拍。
她翻出本子,找到那页记录,手动输入节奏序列:哒、哒哒、哒哒、哒——对应音符时值为八分、十六、十六、八分。
系统顿了两秒。
进度条重新启动,缓缓走完。
乱码章节被拆解,重组为一段加密日志:
【实验体07号最后一次记忆上传时间:子夜00:00】
【同步指令已发送至终端执行者】
【记忆锚点确认:林清歌】
【系统响应延迟:7年2个月14天】
【原因:认证载体未激活】
她瞳孔骤缩。
终端执行者。
不是周砚秋持有钥匙,是他本身就是终端。被旋律唤醒,被节奏驱动,执行七年未完成的指令。
而她,是那个迟到了七年的认证载体。
她合上本子,手有点抖。不是怕,是通了。
所有碎片拼上了:母亲的磁带,周砚秋的笔触,陆深说的“听不见的共振”,还有那把波形钥匙——全在指向同一个机制:系统通过特定频率激活人类终端,完成记忆同步与指令传递。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