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环并未将史家之事隐瞒,翌日便寻机向北静王做了禀报,
言明史家所求职位不高,其子弟在京营根基浅薄,若施以援手,既可安抚老亲,亦可借此在军中培植些许“非王子腾嫡系”的力量,制衡舅父日渐膨胀的权柄。
北静王听罢,沉吟片刻,抚掌笑道:
“环世侄思虑周详,此乃阳谋。史家虽没落,爵位犹存,在勋贵中尚有几分人望。用之得当,确是一步好棋。”他站起身,“此事…当禀明圣上。你随我入宫一趟。”
贾环心中一凛,知此事已从单纯的家族请托,上升至帝王权术的层面。他躬身道:“是。”
养心殿内,檀香袅袅。皇帝听罢北静王与贾环的奏对,神色平静无波,指尖轻轻敲着御案。
“史家…”皇帝缓缓开口,声音听不出喜怒,“保龄侯、忠靖侯…朕记得。其祖上亦是开国功臣,可惜后代不肖,渐至没落。如今倒想起求进取来了?”
北静王躬身道:“陛下圣明。史家所求,不过中下级武职,于大局无碍。
然其身份特殊,若陛下施恩,可显天家不忘旧勋之德,亦可…稍分京营之势,使王子腾不敢专权。”
皇帝目光转向贾环:“贾环,你以为如何?”
贾环忙垂首道:“回陛下,微臣以为,王爷所言极是。京营经整顿,虽气象一新,然权柄过集中于一二人之手,恐非长久之计。
引入如史家这般根基不深、需仰仗圣恩的勋贵子弟,既可分权制衡,亦可激励其他没落勋贵子弟效忠陛下,可谓一举两得。且所授职位不高,皆在可控之内。”
皇帝微微颔首:“嗯。制衡之道,在于微妙的均势。便依你们所奏。史家子弟,若果然堪用,可酌情擢拔。然,需严格考核,宁缺毋滥。”
“臣遵旨!”北静王与贾齐声道。
皇帝话锋一转,眼中闪过一丝锐光:“然则,仅靠引入几家没落勋贵,终究是小修小补,难动根本。
我朝军伍之中,勋贵、将门盘根错节,子弟多纨绔,占着位子,阻塞寒门英才晋升之路,此乃积弊!朕欲…从根本上,改一改这风气!”
北静王与贾环心神一凛,屏息静听。
皇帝沉声道:“朕意,重启武举!且要大办特办!不拘出身,唯才是举!
广纳天下武勇忠义之士,充实京营及各地卫所!以此,逐步消减勋贵世袭之弊,为军中注入新血!尔等以为如何?”
北静王眼中精光暴涨,激动道:“陛下圣明!此乃强军固本之良策!若能推行,必能一扫军中暮气,使豪杰有志之士,皆能为国效力!”
贾环亦心潮澎湃,此策若行,确是打破阶层固化、选拔真才的千载良机!他立刻道:
“微臣附议!武举选才,公平公开,既能广纳英才,亦可彰显陛下励精图治、天下为公之圣德!然…此举恐触动勋贵集团根本利益,推行之中,必遇极大阻力。”
皇帝冷笑一声:“阻力?朕岂会不知?然,朕意已决!
此事,便交由北静王总领,贾环你于兵部协理,会同兵部、礼部,即刻着手筹备!务必要办得隆重、公正,让天下人看到朕的决心!”
“臣等领旨!定不负圣望!”二人跪地领命,心中皆知,一场巨大的风暴,即将来临。
【叮!获得皇帝重要战略任务:‘筹备并推行武举’!任务目标:打破勋贵垄断,选拔寒门英才,削弱旧势力,巩固皇权!任务难度:极高(将遭遇既得利益集团强烈反扑)!任务奖励:皇帝极大信任与赏识!北静王深度倚重!寒门势力拥护!声望与权势飞跃性提升!】
皇帝欲大开武举、广纳寒门英才的消息,如同平地一声惊雷,瞬间在朝堂炸响!
翌日早朝,皇帝刚将此意透露,不出贾环所料,立刻便遭到了以王子腾为首的一干勋贵武将的强烈反对!
“陛下!万万不可!”王子腾率先出列,神色激动,“军中升迁,自有法度,历来重战功、重资历、重传承!
若大开武举,让些不知根底、未历战阵的武夫凭几场比试便窃居高位,岂不寒了前线将士的心?更恐军中纲纪紊乱,士气低落啊!”
他身为京营节度使,麾下多是勋贵子弟,此策直接冲击其权力根基,怎能不慌?
“王大人所言极是!”一位与王家交好的老国公立刻附议,
“武举选上来的,多是些好勇斗狠之徒,于排兵布阵、军伍实务一窍不通!岂能委以重任?祖宗之法不可变啊陛下!”
“陛下!此例一开,恐天下动荡!那些寒门莽夫若掌了兵权,岂会安分守己?”
“勋贵子弟世代忠良,为国戍边,岂是那些泥腿子可比?”
“请陛下三思!”
勋贵集团群情激愤,纷纷跪地陈情,言语激烈,甚至带着几分威胁的意味。
文官集团中,亦有部分保守派官员出言附和,担心此举会打破现有秩序,引发动荡。
朝堂之上,顿时分为泾渭分明的两派,争吵不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