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屋内的光线逐渐明亮,尘埃在光柱中飞舞。林森坐在角落,笔记本电脑屏幕的光映在他凝重的脸上。时间紧迫,他必须尽快从有限的线索中找到“回声谷”的方位。
他再次放大那张灰鸢与水清源的合影。温室花园阳光明媚,各种植物生机勃勃,但背景略显模糊,难以辨认具体种类。他将注意力集中在那些兰花的细节上——花瓣的形状、唇瓣的斑点、叶片的姿态。得益于早年办理一起涉及珍稀植物走私案时恶补的知识,他依稀辨认出几种并非本地常见、更偏向温带高山区域的兰花品种,比如某种杓兰和布袋兰。
这暗示着温室所在的环境可能气候凉爽,海拔较高。
接着,他调取从“黑鸢”指挥中心下载的数据包,利用其内置的(虽然是敌方设备,但基础功能尚存)地理信息查询系统,输入“回声谷”、“水清源”、“私人温室”、“高山兰花”等关键词进行交叉检索。
大部分查询石沉大海。但当他尝试搜索水清源早年的资产记录(这部分数据似乎来自“黑鸢”对水清源背景的调查)时,一个地名跳了出来——“静语山居”,位于本省西北部边境的雾隐山脉深处,备注信息极少,只标注了“早期研究用途,已废弃多年”。
雾隐山脉!那里确实是高海拔区域,气候寒冷,符合那些兰花的生长环境!“静语山居”……这个名字带着一种避世的宁静,与“回声谷”似乎存在某种意境上的关联。
他立刻在地理系统中定位雾隐山脉和“静语山居”的大致区域。地图显示那片区域地形极其复杂,峡谷纵横,人迹罕至。没有直接标注“回声谷”的地方,但有一片被称为“百转峡”的区域,以其内部回声效应显着而在地质考察记录中被提及。
“百转峡”……“回声谷”……这很可能就是灰鸢说的地方!
目标锁定!他必须立刻出发,前往雾隐山脉的“百转峡”区域,寻找那个所谓的“静语山居”和灰鸢的母亲。
他迅速收拾行装。将笔记本电脑中有价值的数据(特别是行动日志、通讯记录碎片和灰鸢的“遗言”)备份到几个小巧的便携存储器中,分开放置。他只带了必要的食物、水、指南针、一把猎刀和那支带有消音器的手枪(子弹不多)。Z给的那个一次性信号发射器被他小心收好。
他清理掉自己在小屋内留下的痕迹,正准备离开,手中的简易通讯器再次震动起来。是矛隼。
林森看着闪烁的指示灯,眼神冰冷。他按下接听键,但没有说话。
“林森?你那边怎么样了?我们必须立刻动身!”矛隼的声音带着明显的催促,背后隐约有车辆引擎声。
“我遇到点麻烦,”林森压低声音,故意制造杂音,“好像有巡逻队靠近小屋,我得换个地方躲藏。汇合时间可能需要推迟。”
“什么?具体位置?需要支援吗?”矛隼立刻追问。
“不用,我能处理。保持通讯静默,等我联系你。”林森不给对方更多询问的机会,直接结束了通话,并迅速拆下通讯器的电池,彻底断绝被追踪的可能。
矛隼的反应进一步加深了他的怀疑。那种急于确定他位置的态度,不像是对待一个需要保护的盟友,更像是在定位一个目标。
不能再耽搁了。他深吸一口气,推开小屋后门,确认四周安全后,迅速没入晨雾尚未完全散去的森林,朝着西北方向,开始了孤身一人的长途跋涉。
雾隐山脉距离他目前的位置有近百公里,中间隔着丘陵、河流和更多未知的危险区域。他不敢走大路,只能依靠指南针和地图(从电脑中打印的简易版),在密林中穿行。
第一天在紧张的行进中度过。他尽量避开任何可能有人烟的地方,依靠压缩食物和溪水补充体力。夜晚,他找到一棵茂密大树的分叉处休息,不敢生火,在寒冷和警惕中半睡半醒。
第二天,他开始进入更加崎岖的丘陵地带。在这里,他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浑身湿透,体温急剧下降。更要命的是,他在一条因暴雨而涨水的溪流边,发现了不属于自然形成的足迹——是那种黑色作战靴的印痕!不止一人!
“黑鸢”或者“巡天者”的搜索网,已经覆盖到了这么远的范围?他们的效率高得可怕!
他变得更加谨慎,行进速度也慢了下来。利用在警队学到的反追踪技巧,他尽可能地消除自己的痕迹,设置假象,迂回前进。
在翻越一个陡峭的山脊时,他无意间在一个视野开阔处,用望远镜观察到远处山谷中,有短暂而异常的金属反光——是车辆?还是临时营地?他无法确定,但那股如影随形的压迫感越来越强。
第三天下午,他终于抵达了雾隐山脉的边缘。雄伟的山脉如同巨兽的脊背横亘眼前,云雾缭绕,充满了未知与危险。根据地图,“百转峡”区域位于山脉深处。
他的补给已经消耗大半,体力也接近极限。但他没有退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