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自陆沉乘“启明”号深入星海,已悄然过去一年。
这一年,对天穹星而言,是风云激荡、革故鼎新的一年。在首席执政官李云瑶的强力推动和最高议会的协同治理下,《新天穹宪章》所勾勒的蓝图,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转化为现实。新秩序不仅奠基,更是在血与火的淬炼、观念与利益的碰撞中,顽强地扎下了根须,并开始抽出新芽。
新希望之城已彻底取代旧皇都,成为天穹文明联合体无可争议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城市规模扩大了数倍,融合了符文科技与现代材料的建筑高耸入云,灵能驱动的公共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城东的工业区日夜轰鸣,出产着各式各样的灵能科技产品;城西的学术区,“知识圣殿”光芒永耀,其附属的各大研究院和高等学府吸引了无数求知者;城南的商业区,各族商贾云集,地球的工业品、天穹的灵材、妖族的特产在此交汇,一派繁荣景象。
护佑军经过一年的严酷磨砺和装备更新,已然脱胎换骨。成建制的、装备着制式灵能武器、精通协同作战的军团,取代了昔日松散的宗门势力和贵族私兵,成为了守护新秩序的钢铁长城。周震的威望如日中天,但他始终恪守着对宪章的忠诚,将军权牢牢置于议会的监督之下。
科技与修真的融合进入了蜜月期后的深水区,爆发出惊人的创造力。公输班和林玥团队成功将大型聚灵阵与核聚变原理结合,建成了第一座“灵能聚变塔”,实现了清洁、高效、几乎无限的能源供应试点,为未来的星际航行和大型防御系统提供了可能。陈静的医疗团队则在基因层面取得了突破,尝试将某些有益的妖族血脉特性安全地导入人族或穿越者体内,以增强体质和适应性,尽管争议巨大,却代表了融合的大胆方向。
然而,表面的繁荣与稳定之下,潜流依旧涌动。旧势力残余的零星反抗虽被镇压,但其思想影响并未完全清除,尤其是在一些偏远的、受新秩序冲击较大的传统地区,怨气仍在积累。穿越者与原住民之间,尽管在公共领域基本实现了和平共处,但深层次的文化隔阂和信任赤字,并非短短一年时间能够消弭。妖族融入主流社会的道路更是漫长而曲折,歧视和误解时有发生。
最大的隐忧,依旧是星空。一年来,北斗守望的深空监测阵列又捕捉到数次类似的异常信号,强度有所增加,间隔似乎在缩短。虽然依旧没有大规模入侵的迹象,但这种“暴风雨前的宁静”,让核心层成员的压力与日俱增。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天穹星获得的发展时间,可能是用陆沉的安危换来的。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天穹文明联合体迎来了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里程碑式的大事——依据《新天穹宪章》规定,首届首席执政官任期届满,将进行权力交接。
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人事更迭,更是对新政体稳定性、成熟度的一次关键考验。李云瑶是否会寻求连任?新的选举将如何进行?各方势力都在暗中观望,蠢蠢欲动。
最高议会大厅,气氛庄严肃穆。
全体议员,各行政部门主要负责人,护佑军高级将领,以及社会各界推举的观察员,济济一堂。巨大的宪章浮雕悬挂在主席台后方,象征着权力的来源与约束。
长公主李云瑶,身着朴素的执政官常服,步履沉稳地走上演讲台。她比一年前消瘦了些,眉宇间多了几分疲惫,但眼神却更加深邃和坚定,周身散发着久居上位者特有的威仪。
她没有立刻发言,而是目光缓缓扫过台下每一张面孔,其中有与她并肩作战的战友,有被她打压下去的政敌,有充满期待的年轻面孔,也有目光复杂的旧朝遗老。
“诸位议员,诸位同胞。”她的声音通过扩音法阵,清晰地传遍大厅每一个角落,平静中蕴含着力量,“自《新天穹宪章》生效,天穹文明联合体成立至今,已历一载。此一年,乃我天穹星浴火重生、开辟新纪元之年。”
她回顾了一年来的主要成就:内部的初步稳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科技的飞跃、军事的强化,以及各族群在共同生活中迈出的艰难而宝贵的步伐。她的叙述客观而简洁,没有夸大功绩,也未回避存在的问题。
“……这一切,非我李云瑶一人之功,乃是在座诸位,乃至全体天穹同胞,秉承宪章精神,同心协力之结果。亦是人皇陆沉陛下,远行前为我们指明方向、奠定基础之遗泽。”
提到陆沉,台下出现了一阵轻微的骚动,许多人眼中流露出思念和担忧。
李云瑶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愈发凝重:“然,我等亦须清醒认识到,内患虽平,外忧未已。星海深处,危机暗藏。我天穹文明,犹如怒海行舟,远未到靠岸歇息之时。”
她再次强调了团结和持续改革的重要性,随后,进入了今天演讲最核心的部分。
“《新天穹宪章》规定,首席执政官任期五年,可连选连任,但连任不得超过两届。此规定,旨在防止权力固化,保持执政活力,乃新秩序之基石。”李云瑶的声音提高了几分,目光锐利,“我李云瑶,既为首任执政官,自当以身作则,扞卫宪章之权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