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年十一月十九,清晨的奉天飘着细碎的雪粒,运输队的十辆卡车整齐地停在物资接收点外。赵排长和士兵们早已收拾妥当,身上穿着前线特意赠送的厚棉帽,手里还提着装满东北特产的布包 —— 这是李营长特意为他们准备的,有冻梨、冰糖葫芦,还有给家人带的松子。
“赵排长,真不多留两天再走?等雪停了,我带兄弟们去看看奉天的雪景。” 李营长握着赵排长的手,不舍地说。这些天相处下来,他早已把运输队的人当成了自家兄弟。
赵排长笑着摇头:“不了李营长,出来这么久,兄弟们也想家了,周主任还在金陵等着我们回去汇报呢。等明年开春,要是有机会,我再带兄弟们来跟你喝酒!”
“好!那我就不挽留了!” 李营长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红布包,塞到赵排长手里,“这里面是前线兄弟们凑的一点心意,给运输队的兄弟们路上买水喝,别嫌弃。”
赵排长推辞不过,只好收下:“那我就替兄弟们谢谢李营长了!以后前线要是有需要,咱们金陵运输队随叫随到!”
早上八点,运输队准时启程。李营长带着士兵们站在路边,挥手送别,直到卡车的身影消失在雪雾中,才缓缓转身离开。
此时的金陵,周明远正坐在办公室里,翻看着前线发来的物资使用报告。报告里详细记录了棉衣、军靴的分发情况,还附了几张士兵们穿着新棉衣站岗的照片。他拿起照片,看着士兵们脸上的笑容,心里满是欣慰。
“周主任,杨立仁先生来了。” 警卫员小李敲门进来,轻声说道。
周明远连忙放下照片:“快请他进来。”
杨立仁走进办公室,手里拿着一份文件:“明远,这是军政部发来的表彰令,特意表彰你和运输队圆满完成东北前线物资运输任务,还说要给运输队的兄弟们记功呢!”
周明远接过表彰令,仔细看了看,笑着说:“这都是大家的功劳,要是没有运输队的兄弟们冒着风雪赶路,没有你和杨伯父帮忙协调,咱们也拿不到这个表彰令。”
“你就别谦虚了。” 杨立仁坐在沙发上,喝了口茶,“对了,我爸爸让我跟你说,今晚在‘金陵楼’订了包厢,请你和家人吃饭,算是为运输队接风,也庆祝你拿到表彰令。”
“太麻烦杨伯父了。” 周明远有些不好意思。
“跟我们还客气什么?” 杨立仁笑着说,“我爸爸还特意让我叮嘱你,一定要带秀珠和伯父伯母一起来,他还想跟伯父聊聊书法呢。”
“好,我晚上一定带他们去。” 周明远爽快地答应了。
中午,周明远回家吃饭,刚走进客厅,就看到白秀珠正拿着手机,脸上满是笑容。看到他来,白秀珠连忙说:“明远,赵排长给我发消息了,说他们已经从奉天出发了,还说给咱们带了东北的冻梨和冰糖葫芦,让咱们等着尝鲜呢。”
“是吗?那可太好了!” 周明远走过去,坐在她身边,“晚上杨伯父在‘金陵楼’请咱们吃饭,庆祝运输队完成任务,你跟妈说一声,咱们晚上一起去。”
“好啊!” 白秀珠开心地说,“我早就想尝尝‘金陵楼’的菜了,听说他们家的松鼠鳜鱼特别好吃。”
白母从厨房走出来,听到他们的对话,笑着说:“那我下午得好好收拾收拾,别给周家丢脸。对了明远,你爸爸今天下午回来,正好一起去。”
“真的?那太好了!” 周明远心里更高兴了,父亲这段时间一直在外地出差,今天回来正好能赶上饭局。
下午三点,周明远接到了赵排长的电话:“周主任,我们已经到济南了,路上很顺利,预计明天中午就能到金陵。对了,李营长给您带了一件东北的貂皮大衣,说您为了运输队的事费心了,让您冬天穿暖和点。”
周明远连忙说:“替我谢谢李营长,太破费了。你们路上注意安全,别着急赶路,明天到了金陵,我给兄弟们接风。”
挂了电话,周明远打开系统界面,提示音响起:【检测到运输队顺利返程,宿主任务闭环完成,获得军功值 400 点。当前系统等级:3 级(1750/3000 军功值)】
【解锁 “后勤优化方案模板”,可用于标准化后续物资运输流程;同步解锁 “家属慰问功能”,可为运输队家属提供慰问物资与服务】
周明远心里一暖,系统的这个功能太贴心了,运输队的兄弟们辛苦赶路,家属们也一直担心,正好可以用这个功能给家属们送去慰问。
晚上六点,周明远一家准时来到 “金陵楼”。杨廷鹤和杨立仁早已在门口等候,看到他们来,杨廷鹤笑着迎上来:“周老弟,可把你盼来了!快请进,包厢已经准备好了。”
周父走上前,握住杨廷鹤的手:“杨兄,这段时间多亏你和立仁帮忙,明远才能顺利完成任务,我得好好敬你一杯。”
“都是自家兄弟,客气什么!” 杨廷鹤笑着说,“快请进,秀珠姑娘,好久不见,越来越漂亮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