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年十一月十五,天刚蒙蒙亮,金陵军营的停车场就已被一层薄雪覆盖。十辆军用卡车整齐列队,车斗里堆满了裹着帆布的棉衣、棉被与军靴,车头悬挂的红色绸带在寒风中微微飘动 —— 今天是运输队启程前往东北前线的日子,比原计划提前了两天,全靠系统解锁的 “运输路线优化图” 缩短了行程。
周明远穿着加厚的军装,站在队伍最前方,手里拿着优化后的路线图,正跟赵排长做最后的交代:“过了徐州之后,气温会更低,让兄弟们每隔两个小时就下车活动活动,别冻僵了。遇到积雪路段,先让护卫士兵清理出一条车道,再慢慢通过,安全第一。”
赵排长用力点头,双手接过路线图仔细折好,放进内兜:“周主任您放心,我都记下来了。这一路上我会随时跟您汇报情况,保证把物资和兄弟们都平安送到奉天。”
不远处,运输队的士兵和司机们正与来送别的家属告别。有的士兵接过妻子递来的棉手套,反复叮嘱 “家里有事就找周主任”;有的司机抱着年幼的孩子,笑着说 “等爸爸回来给你带东北的冰糖葫芦”。白秀珠也站在人群中,手里拿着一个鼓鼓的布包,看到周明远走过来,连忙迎上去。
“明远,这是我给赵排长和几个司机准备的暖手宝,里面灌了热水,路上能暖暖手。” 白秀珠把布包递给他,又伸手帮他理了理衣领,“你在这边也要注意保暖,别总忙着工作忘了添衣服,我每天都会给你打电话。”
周明远接过布包,紧紧握住她的手,指尖传来她手心的温度:“放心吧,我会照顾好自己。你在家也别太累,跟妈多出去走走,等运输队平安回来,咱们就去上海。”
他低头在她额头轻轻一吻,转身将布包交给赵排长:“这是家属们的心意,分发给兄弟们,让大家路上能暖和点。”
早上七点整,随着周明远一声 “出发”,运输队的卡车依次发动,引擎的轰鸣声打破了营区的宁静。赵排长坐在头车的副驾驶座上,探出头朝周明远挥手:“周主任,我们走了!”
周明远站在雪地里,看着车队渐渐远去,直到最后一辆卡车的身影消失在路的尽头,才转身往办公室走。刚走两步,口袋里的手机响了,是杨立仁打来的电话。
“明远,运输队出发了吗?军政部刚才来电话,说东北那边最近雪下得大,让咱们多留意沿途的天气情况。” 杨立仁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带着几分关切。
“已经出发了,我刚看着车队走的。” 周明远说道,“我给运输队准备了防滑链和除雪工具,赵排长手里还有优化后的路线图,应该能应对下雪天。对了,上海服装厂的 800 件棉衣昨天已经送到了,物资方面没有问题。”
“那就好。” 杨立仁松了口气,“我已经跟沿途的军政部门打过招呼,让他们配合运输队的工作,遇到困难随时能提供帮助。你这边要是有需要,也随时跟我说。”
挂了电话,周明远走进办公室,打开电脑查看东北的天气预报 —— 未来三天,徐州到济南一带会有小雪,气温最低能到零下五度。他拿出笔,在路线图上标记出容易积雪的路段,又给赵排长发了条短信,提醒他重点关注这些区域。
上午十点,王参谋匆匆走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文件:“周主任,军政部发来通知,让咱们统计一下军营现有的医疗物资,说是东北前线的医疗队需要补充一批感冒药和消炎药,让咱们尽量支援。”
周明远接过文件,快速浏览一遍:“医疗物资还有多少库存?”
“感冒药大概还有 300 盒,消炎药 200 盒,另外还有 50 支冻伤膏,是上次系统奖励的,还没来得及入库。” 王参谋翻开库存清单,逐一念道。
“把这些都调拨给东北前线,让卫生队今天就打包好,明天我联系运输公司送过去。” 周明远毫不犹豫地说,“前线的士兵和医疗队都需要这些物资,咱们能支援多少就支援多少。”
王参谋点点头:“好,我这就去通知卫生队。对了,刚才白夫人打来电话,说让您中午回家吃饭,她炖了羊肉汤,说是能驱寒。”
周明远抬头看了看窗外的雪,笑着说:“那我中午就回去,正好跟妈和秀珠说说运输队出发的情况。”
中午,周明远回到家里,客厅里飘着羊肉汤的香味。白母正站在厨房门口,看到他来,连忙招手:“明远回来啦!快洗手,羊肉汤刚炖好,喝一碗暖暖身子。”
白秀珠从客厅走过来,手里拿着一条干毛巾:“外面雪下大了吗?我看你肩膀上都沾了雪。” 她一边帮他擦肩膀上的雪,一边说,“刚才赵排长给我发了条短信,说车队已经到徐州了,路上很顺利,就是有点冷。”
“是吗?那我就放心了。” 周明远心里一暖,接过她递来的毛巾擦了擦手,“徐州那边有小雪,不过他们带了防滑链,应该没问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