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幻言 仙侠 穿越 悬疑 科幻 都市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荔枝免费小说 > 其他 > 抗战1931:我的1立方米乱世 > 第84章 下乡!扎根群众扩地盘

躲在深山里饿肚子不是长久之计,柯明义心里门儿清——抗联要想活下去,根还得扎在老乡堆里。

武藤那老鬼子搞“集家并村”,把大村子的人圈进“人圈”,可那些犄角旮旯的穷山沟、零散小屯子,鬼子根本顾不上。这些地方,就是抗联的新活路。

命令一下,各部队立马抽精干力量,组成几十个“工作队”,三三两两往山下钻。这些人都换了老百姓的破棉袄,揣着几盒火柴、一小包盐,有的还背着草药篓,看着跟走村串户的货郎、郎中没啥两样。

头回进屯子,老乡们吓得门都不敢开。

孙老粗手下的工作队进了个只有十几户人的小屯,敲了半天门,才有个老汉颤巍巍探出头,一看他们身上别着枪,立马就要关门:“俺们就是种地的,不跟你们掺和!”

队员小王赶紧把枪往身后藏,掏出半包盐递过去:“大爷,俺们是打鬼子的抗联,不是土匪!这盐您拿着,俺们就想讨口水喝,顺便帮您劈点柴。”

老汉盯着那包盐,眼睛直放光——这年头盐比金子还金贵,鬼子给“人圈”里的盐,掺着沙子不说,还不够塞牙缝。他犹豫半天,终于让开了门。

队员们也不客气,放下背包就干活。小王和另一个队员抢着帮老汉劈柴,劈好的柴码得整整齐齐;队长老张则蹲在院子里,帮老汉修起了漏雨的屋顶。

晌午头,队员们从背包里掏出几个冻硬的窝头,就着雪水啃。老汉看不过去,从灶膛里摸出两个热乎乎的土豆,塞给他们:“吃这个,顶饿!”

一来二去,老乡们渐渐放下了戒心。

工作队的规矩硬得很:不拿老乡一针一线,吃了老乡的东西,要么给盐给火柴,要么就多干活抵账。

帮着春耕、秋收,给生病的孩子用草药治病,晚上还凑在油灯下,给老乡们讲鬼子的暴行,讲抗联打鬼子的事儿。

有回,邻村的鬼子小队长带着几个伪军,来屯子里抢鸡抢粮。工作队的队员们躲在老乡家的地窖里,听着外面老乡的哭喊声,拳头攥得咯咯响。

等鬼子走了,队员们立马出来,帮老乡收拾被砸烂的院子,还把自己省下来的两斤玉米面送给了最惨的那家。

老乡们彻底服了——这才是真正为老百姓办事的队伍!

屯子里的李大叔主动找到工作队:“俺家有个地窖,藏在柴火垛后面,你们要是有啥东西,或者有伤员,尽管往这儿放!俺们信得过你们!”

像李大叔这样的“堡垒户”,越来越多。

有的把自家的夹墙腾出来,藏抗联的粮食和弹药;有的用自家的骡马,趁着夜黑,把物资往山里运;还有的老乡,冒着被鬼子抓的风险,偷偷给山里的抗联送情报——鬼子啥时候来扫荡、来了多少人、走哪条路,消息总能提前传到队员耳朵里。

有一回,鬼子要去山里扫荡,“堡垒户”王大娘连夜让儿子牵着驴,假装去山里砍柴,把消息送到了抗联营地。抗联提前转移,不仅躲过了扫荡,还在半道上设了埋伏,打了鬼子一个措手不及,缴获了不少粮食。

就这样,抗联的“毛细血管”,悄悄在这些不起眼的小屯子里扎了根。

粮食、布匹、盐巴,甚至偶尔能搞到的电池、西药,通过这些“堡垒户”,一点点送进山里;鬼子的动向,也通过这些渠道,及时传到抗联手里。

躲在深山里的大部队,不再是两眼一抹黑的“瞎子”“聋子”,也不用再为一口吃的愁得睡不着觉。

喜欢抗战1931:我的1立方米乱世请大家收藏:(064806.com)抗战1931:我的1立方米乱世www.064806.com荔枝免费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