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东北打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北平城里,也没闲着。
柯明义去了东北,北平这一大摊子事儿,就全压在了左玉波、何振军和张泽远肩上。
左玉波现在是“明义五金厂”明面上的大老板,化名“左老板”,穿着绸缎褂子,戴着金丝眼镜,说话办事滴水不漏,活脱脱一个精明商人的样子。
厂子规模又扩大了不少。
借着之前柯明义砸下的两万大洋和不断从东北“赚”回来的钱(主要是何振军通过黑市渠道将东北弄回来的大洋、金条洗白),又吞并了旁边两个倒闭的小厂,车间多了十几个,工人也快上千了。
表面上,厂子还是生产铁钉、螺丝、水壶、饭盒这些民用玩意儿,生意红火,供货给北平、天津的各大商号,甚至连阎锡山的部队都来订过一批工兵铲。
但暗地里,张泽远带着技术小组,就在最偏僻的几个加了隔音层的车间里,照着图纸,偷偷仿制手榴弹和迫击炮弹!
“左老板,手榴弹的试生产没问题了!”
张泽远兴奋地找到左玉波,手里拿着一个沉甸甸的铁疙瘩。
“铸铁壳子,用的是咱们自己的炉子,弹体强度够!炸药是从黑市搞来的黄火药,虽然不如鬼子的猛,但够响!就是拉火管还得改进,哑火率还有点高。”
左玉波拿起手榴弹,掂量了一下,心里有底了:“好!哑火率的问题慢慢解决,先小批量生产,攒一批出来。炮弹呢?”
“82迫击炮弹的壳子能铸了,就是尾翼的加工要求高,咱们的旧车床有点吃力,容易出废品。引信更是麻烦,正在琢磨。”张泽远擦了把汗。
“不过,‘没良心炮’用的那种大炸药包,咱们能量产,那东西技术含量低,就是费火药。”
左玉波立刻说:“炸药包优先保证!东北那边正缺着这玩意儿呢。需要什么原料,开单子给我,我想办法搞。”
左玉波说的“想办法”,主要就是靠何振军。
何振军这些天忙得脚不沾地。他利用报社的关系,编织了一张庞大的信息网和三教九流都有联系。
他不但要负责将东北传回来的消息,巧妙地变成“据传闻”、“神秘人士透露”登报,持续给抗日热潮添柴火;还要负责给五金厂采购那些敏感的“特殊原料”。
硫磺、硝石、铜料……这些造火药、造弹壳的东西,都是管制品。何振军就通过黑市,化整为零,今天买三斤,明天买五斤,一点点往厂里倒腾。有时候也通过一些有爱国心的商人,从外地偷偷运进来。
当然,这么多动作,不可能完全瞒天过海。
鬼子在北平的特务机关也不是吃干饭的。他们早就注意到这个突然冒起来、生意好得过分的“明义五金厂”了。
尤其是最近东北反抗武装用的“没良心炮”和五金厂生产的某种“农用施肥抛射药包”看起来有点莫名其妙的相似,虽然左玉波故意把图纸改丑了一点,但还是引起了怀疑。
这天,左玉波正在办公室里算账,伙计跑进来低声说:“左老板,外面来了两个‘特殊’的客人,说是‘昭和商行’的,想跟您谈笔大买卖。”
左玉波心里“咯噔”一下。昭和商行?这名字听着就一股子鬼子味儿。
“请他们进来。”左玉波面色平静地说。
很快,两个穿着西服、留着卫生胡的男人走了进来,眼神锐利地扫视着办公室。
“左老板,久仰大名!”
为首的一个微微鞠躬,中文说得有点生硬。
“鄙人小野三郎,这位是我的同事田中。我们商行对贵厂的产品很感兴趣,特别是那种……坚固耐用的铁桶和铁皮箱,需求量很大。”
左玉波笑着拱手:“好说好说!小野先生真是识货!我们厂的铁桶,用料扎实,保证摔不烂砸不扁!不知贵商行需要多少?”
小野皮笑肉不笑地说:“初步意向,先要一千个。但是,我们希望能参观一下贵厂的生产车间,确保质量稳定,您看……”
来了!果然是想探厂子的底!
左玉波心里门清,脸上却露出为难的表情:“哎呀,真是不巧!最近订单太多,车间里乱得很,工人们干活也毛毛躁躁的,怕是污了二位的眼。要不这样,等这批货赶完,我亲自带二位参观?”
小野眼神闪烁了一下,坚持道:“没关系,我们就是想看看最真实的生产状态。左老板,不会有什么……不方便吧?”
话里已经带着点刺了。
左玉波知道,一味拒绝反而更惹怀疑。他脑子飞快一转,哈哈笑道:“方便!有什么不方便的!二位这边请!”
他起身带路,但却故意绕开了那几个有“秘密”的车间,只带他们去看生产铁钉、水壶的普通车间。
车间里炉火熊熊,机器轰鸣,工人们忙得满头大汗,看起来确实是一片“繁荣”景象。
小野和田中一边走,一边看似随意地打量着,时不时问几个技术问题。左玉波都对答如流,显得非常专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