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幻言 仙侠 穿越 悬疑 科幻 都市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荔枝免费小说 > 其他 > 抗战1931:我的1立方米乱世 > 第267章 宜昌!熔炉点火!

重庆方面的动作极快,老蒋决心已定,“熔炉”计划几乎动用了能够机动的所有中央军精锐和库存的先进装备。

美援、苏援和东山的武器被优先补充,士兵们也配发了新式军装和足额粮饷,参谋本部更是依据最新版本的《对日作战纲要》制定了详尽的进攻方案,旨在打出“中央军”的威风,压倒太行山的风头。

一九三八年二月,春寒料峭,“熔炉”计划正式启动。

战役初期,准备充分的**确实展现出了新气象。

炮火准备层次分明,重点压制日军炮兵和指挥节点。

步兵的进攻也不再是简单的人海冲锋,而是以连排为单位,利用地形交替掩护,渗透与突击结合,明显带有《纲要》中强调的“小群多路、重点突破”的影子。

凭借兵力火力和战术突然性,**前锋成功在日军防线上撕开缺口,接连收复宜昌外围数个重要据点。

捷报传回重庆,老蒋精神振奋,严令宣传部大力宣传,务必将国内外视线聚焦宜昌。

然而,随着战线向宜昌城郊核心工事推进,**固有的顽疾开始显现。

日军华中方面军司令官畑俊六迅速判明主攻方向,急调驻武汉的第十三师团等精锐增援,依托多年经营的坚固堡垒群,构筑了纵深防御。

**的进攻势头受阻。

问题并非出在士兵不懂战术或缺乏勇气——许多基层官兵对《纲要》内容颇为熟悉,进攻时也尽力遵循。

真正的短板在于执行的纪律和军官的私心与僵化。

有的部队,主官为抢功,不等侧翼友军到位便擅自冒进,结果突入敌阵后侧翼暴露,遭日军反扑,损失惨重,而邻近的友军却因派系隔阂或保存实力的心思,坐视不救。

有的军官,面对日军顽强抵抗,一旦受挫便士气低落,不敢也不愿组织二次攻坚,甚至虚报战果、隐瞒伤亡。

后勤系统更是混乱,弹药补给时断时续,各部为争夺资源互相扯皮,导致前线部队经常在关键时刻缺乏炮火支援或弹药告罄。

战场变成了消耗巨大的“熔炉”。日军则凭借严明的战场纪律、熟练的兵种协同和坚固工事,高效地杀伤着进攻的**。

每一天,都有成建制的部队在混乱的指挥和配合中断送。

“委座!前线伤亡激增!并非将士不用命,实在是各部协调不力,后勤紊乱,且……且有些将领畏敌如虎,逡巡不前啊!”陈诚拿着触目惊心的战报,向蒋介石汇报,语气中充满了无奈。

老蒋脸色阴沉得可怕。

他看着地图上停滞不前的箭头,又瞥见桌上那份关于八路军太行山战果的报告——那支被他视为“杂牌”的部队,却能在严酷环境下实现高效的协同作战。

强烈的对比让他怒火中烧。

“严令各部,必须严格执行作战计划,协同进退!凡作战不力、见死不救者,无论官职大小,一律军法从事!后勤部门再出纰漏,主管就地免职!”他厉声下令,试图用高压维持进攻。

然而,高压命令并没能扭转颓势。

宜昌前线的战事陷入了更加惨烈的僵局。

**士兵们依然在《对日作战纲要》的指导下,尝试着班组突击、爆破攻坚,许多基层官兵表现出了惊人的勇气和战术素养。

但在整体层面,缺乏铁的执行纪律和军官阶层普遍存在的“保存实力”、“欺上瞒下”的思维定式,使得再好的战术也如同建立在沙堆之上。

《纲要》里强调的“步炮协同”,在实际中常常变成步兵冲上去了,炮兵却因弹药调配问题或指挥链路不畅而无法提供及时支援。

《纲要》里要求的“侧翼掩护”,在派系林立的**中往往形同虚设,友军有难,不动如山是常态。

《纲要》里指出的“后勤乃生命线”,在**低效的后勤系统面前,成了一句空话。

日军则稳扎稳打,其部队如臂使指,战术执行坚决果断。

他们敏锐地发现了**协同上的脱节,往往集中火力打击突前或孤立部队,屡屡得手。

“熔炉”计划发起一个多月后,**的进攻锐气耗尽,预期中的“闪电战”彻底沦为血肉磨坊。

巨大的、难以承受的伤亡,不仅消耗着士兵的生命,也在消磨着整个部队的士气。前线将领们开始阳奉阴违,以各种理由拖延甚至停止进攻。

与此同时,太行山根据地却利用冬季稳步发展。

八路军内部高度统一的指挥、强调牺牲奉献的政治工作以及与“东山”体系紧密无间的后勤技术保障,使得他们能够将《对日作战纲要》等先进战术思想真正落到实处,转化为战斗力。

这种内在的强大组织力,与宜昌前线**的混乱与内耗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记无声的耳光,重重地扇在重庆脸上。

国际观察家们开始私下议论,装备和纸面战术或许可以快速提升,但一支军队的纪律、精神和组织凝聚力,才是决定长期战斗力的根本。

老蒋在官邸里暴跳如雷,却又深感无力。

“熔炉”不仅在军事上失败了,更在政治和军心士气上遭到了重创。

继续强攻已无意义,只会耗尽他赖以维持统治的嫡系资本。

“命令……前线各部,暂停大规模攻势,转入防御,巩固现有阵地。”他最终艰难地吐出这道命令,充满了挫败感。

宜昌城下,疲惫不堪、伤亡惨重的**士兵们终于得到了喘息之机,但他们眼中没有胜利的希望,只有迷茫与麻木。

他们用鲜血实践了先进的战术,却败给了自身无法克服的痼疾。

太行山,“东山”基地内,柯明义得知宜昌战事结果后,对左玉波平静地说:

“看到了吗?光有好的武器和战术教材是没用的。

没有脱胎换骨的组织改造,没有破除私心的思想建设,没有铁一般的纪律保障,再好的经,念出来也是歪的。

这条路,他们走不通。

我们自己的路,更要脚踏实地,不能有丝毫松懈。”

寒冬即将过去,宜昌的僵局与太行的生机,预示着中国抗战力量内部,一场更深层次的变革与分化,已不可避免。

喜欢抗战1931:我的1立方米乱世请大家收藏:(064806.com)抗战1931:我的1立方米乱世www.064806.com荔枝免费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