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幻言 仙侠 穿越 悬疑 科幻 都市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荔枝免费小说 > 其他 > 抗战1931:我的1立方米乱世 > 第144章 爱国人士与归国潮

1934年秋冬,中国大地虽然战火纷飞,但一股看不见的热潮,正从海外向国内汹涌回流。

报纸上不再是清一色的溃败和沦陷,开始出现“安顺场**挫敌锋”、“晋绥军巧用地雷战”甚至“神秘技术手册助阵”这类消息。

这些零星的好消息,像火柴一样,划亮了海外游子心中积压已久的憋屈和渴望。

码头上,一批批穿着西装或学生装的年轻人,提着皮箱,眼神坚定地走下轮船。他们不再是战战兢兢的避难者,而是工程师、机械师、医生、化学家…他们是回来救国的。

“李工,真想好了?美国通用电气那边待遇那么好…”一个送行的朋友还在挽留。

被称为李工的青年推了推眼镜,看着远处残破的码头和隐约传来的警报声,语气平静:“那边待遇再好,造的东西也不是打鬼子的。家里都在流血了,我还在外边给人拧螺丝,我睡不着。”

像他这样的人太多了。英国伯明翰大学学机械的李文斌,刚下船就被阎锡山派来的人“抢”走了,直接塞进太原兵工厂,负责改进那老是炸膛的“没良心炮”筒子质量。

美国麻省理工回来的化学博士陈念祖,没去南京报到,反而一头扎进了广西的山沟里——李宗仁白崇禧开出天价薪水,求他解决黑火药不耐潮的问题,好让桂军的土地雷雨天也能响。

更多的医学生,背着简陋的药箱,直接奔赴前线野战医院。国外的外科技术、消毒理念,哪怕能多救活一个伤员,都是值得的。

钱也跟着人回来了。

南洋的华侨富商陈嘉庚,组织了一轮又一轮的募捐,巨额的美元、英镑换成了一船船的药品、纱布、电台零件和珍贵机床,想尽办法绕开日军封锁运进来。

旧金山的老华侨刘伯,卖掉了经营半生的洗衣店和房子,把所有钱换成国内奇缺的百浪多息,托人带回去,只说了一句:“给我最需要的队伍,打鬼子的队伍!”

光是1934年下半年,侨汇和捐赠总额就超过了之前三年的总和。这不是施舍,是亲人往家里寄救命钱。

更有那胆大又有实力的,直接回来办厂。

上海租界里,“南洋兄弟橡胶厂”的牌子挂了起来,老板是新加坡回来的华侨,机器设备全是国外运来的,日夜不停生产胶底军鞋,比草鞋耐磨,还不怕泥泞。

武汉,“华新制药厂”开工了,老板是德国回来的药学专家,实验室里试制的磺胺粉虽然纯度不高,但能消炎,前线急需,一生产出来就被各方势力抢购一空。

广州、长沙、重庆…一个个生产手电筒、电池、绷带、压缩干粮、甚至简易防毒面具的小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它们可能设备简陋,产量不高,但生产的每一样东西,都直奔着一个目标:前线。

这股“技术救国”的浪潮,无声却有力。它带来的不只是几杆新枪、几盒药,更是一种信念:中国还没输,还有人在努力,还有希望。

这些从世界各地回来的技术和资金,像一颗颗铆钉,正在艰难地,把这个破碎的国家,重新铆接起来。

喜欢抗战1931:我的1立方米乱世请大家收藏:(064806.com)抗战1931:我的1立方米乱世www.064806.com荔枝免费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