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幻言 仙侠 穿越 悬疑 科幻 都市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荔枝免费小说 > 其他 > 抗战1931:我的1立方米乱世 > 第117章 技术扩散!闷声发大财的东山

看着各地军阀、甚至远在江西的红军都因为老蒋吃独食而急得跳脚,柯明义在“东山”基地的指挥部里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容。

“老蒋想把好玩意儿都搂在自己怀里?哪有那么便宜的事!他越是捂着,咱们这‘礼包’就越值钱!”

李总队长还有些犹豫:“老弟,这可都是咱们压箱底的技术,就这么卖出去?万一养虎为患……”

柯明义一摆手,信心十足:“老李,放心!咱们卖的是‘基础套餐’,是能让他们快速形成战斗力的东西,但不是最尖端的。

咱们的‘快响二十式’、改进型火箭筒、还有实验室里那些宝贝,一样都不卖!而且,技术这玩意儿,迭代快得很。等他们吃透这批,咱们早就搞出更好的了。”

“现在最重要的是什么?是让全中国的抗日力量给鬼子制造更多麻烦!遍地开花,才能让鬼子首尾难顾!咱们也能趁机换回大量急需的物资和资金,这叫共赢!”

说干就干!

“东山”庞大的后勤机器再次高效运转起来。

技术支队负责将各类武器的生产工艺进行“降维”整理,去掉“东山”独有的精密加工环节和特殊材料,改用这个时代国内就能找到的替代材料和土法上马的解决方案,确保对方能看懂、能模仿、能生产。

左玉波负责组织人手,用最通俗易懂的白话文配合图解,编写出一本本厚厚的《军工生产实用技术手册》,内容极其详实,从如何砌炼钢炉、造简易机床,到一步步加工零件、组装调试、注意事项,手把手教学。

何振军在北平的行动组则通过各种隐秘渠道,将“东山”有“硬货”出售的消息,小心翼翼地传递给筛选后的目标客户:

1. 桂系李宗仁、白崇禧:何振军的人通过一位与桂系有联系的南洋侨商递话。

2. 晋绥阎锡山:直接联系了太原兵工厂的旧相识(之前合作过)。

3. 滇系龙云:通过马帮的渠道,将消息带入云南。

4. 红军:通过太行山那条新建立的秘密渠道,传递了更详细的信息清单和交易方式。

至于青海三马之类风评极差、抗日态度暧昧的军阀,直接被排除在外。

交易方式极其谨慎,一律采用“实物交易”或“硬通货”。

· 对军阀:主要换取铜、铅、锡、锑等战略金属原料,硫磺、硝石等火药原料,机床设备(哪怕是旧的),柴油发电机,甚至直接要大洋、黄金。

· 对红军:条件更灵活,可以用钨砂(苏区特产)、银元、草药、以及他们能搞到的紧俏物资(如电池、橡胶、西药)来换。

为了保证安全,交易过程如同特务接头。

先是派人暗中接触,确认意向。然后指定一个绝对偏僻的交货地点,往往是某处荒山野岭。

“东山”会先藏好一部分技术手册的“样品”和“目录”,让对方验货。

对方确认无误后,留下定金或部分物资。

随后,“东山”会告知下一个地点,提取完整的技术资料。整个过程,双方人员不见面,或者远远望一眼,靠信物和暗号确认。

就这样,一套套凝聚着“东山”心血的《军工生产技术手册》,如同蒲公英种子般,悄无声息地飘向了四面八方:

· 《三酸两碱土法量产详解》:教会了对方如何用简陋设备生产出硫酸、硝酸、盐酸、纯碱、烧碱,这是所有火药和化工的基础!

· 《改良版汉阳造步枪生产工艺》:详细优化了枪管钢材热处理、膛线拉制、机件加工和组装工艺,确保造出来的步枪射程和精度丝毫不逊于鬼子的三八大盖,可靠性还更高!

· 《捷克式轻机枪(仿制与改良)手册》:从图纸到工艺,解决了散热、供弹、可靠性等一堆难题。

· 《重机枪(仿马克沁)生产宝典》:如何搞定水冷筒、如何加工复杂的枪机,如何提高持续射击能力,写得明明白白。

· 《木柄手榴弹从入门到精通》:包括铸铁弹壳的简易铸造、装药配比、拉火管制作,甚至还有如何加预制破片套提升杀伤力。

· 《掷弹筒与弹药制作指南》:解决了简易膛线加工和弹体铸造平衡的难题,让边区造掷弹筒不再是样子货。

· 《82mm迫击炮&炮弹生产技术》:从炮筒无缝钢管的选择、自紧技术,到炮弹的铸造、刻槽、装药和尾翼安装,全套解决方案。

· 《子弹复装与新造全流程》:如何回收弹壳、制造新弹壳、压制弹头、装配发射药,极大地提升了子弹补充能力。

大军阀们(如阎锡山、李宗仁)和红军拿到技术后的第一反应就是最高级别的保密:

1. 成立绝对忠诚的“影子项目”: 由自己的小舅子、叔父、几十年老兄弟等最核心的亲信负责,绕过现有的、可能被南京渗透的官僚系统。

2. “化整为零”分散生产: 绝不会建立一个“太原兵工厂第二”这样显眼的目标。而是会将不同的零部件分散到不同的地方生产。

· 枪管、炮管: 在自家控制的煤矿或钢铁厂深处,开辟秘密车间。

· 机加工件: 放在城内信任的机械厂或铁路修理厂里,混在民用订单中生产。

· 弹药装药: 放在偏僻的山沟或山洞里。

· 总装: 在最隐蔽的、有亲信部队驻扎的地点进行最后组装。

3. “挂羊头卖狗肉”: 对外宣称是“农具厂”、“五金制造所”、“锅炉修理车间”。所有采购的原材料(特种钢、铜料、酸、碱)都通过多个皮包公司转手,掺在大量民用物资中购买。

“东山”基地则借此机会,换回了堆积如山的原材料和急需的设备,资金也更加充裕,研发和生产进入良性循环。

柯明义看着仓库里越来越多的物资和账本上不断增加的数字,满意地笑了。

喜欢抗战1931:我的1立方米乱世请大家收藏:(064806.com)抗战1931:我的1立方米乱世www.064806.com荔枝免费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