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桌面快捷
            桌面快捷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剧本信息
时代背景:北宋神宗年间,苏轼调任徐州,率军民战胜黄河洪水后
核心场景:徐州黄楼建造工地、苏轼官舍
主要人物:
苏轼:徐州知州,文人雅士,率军民抗洪有功
苏辙:苏轼之弟,文学家,着有《黄楼赋》
老木匠:“宫束班” 领头人,经验丰富却爱唠叨
憨柱:“宫束班” 工匠,憨厚老实,常闹笑话
瘦猴:“宫束班” 工匠,机灵调皮,爱捉弄人
军民若干:参与黄楼建造的徐州百姓、士兵
第一幕:洪后建楼,宫束班集结
场景一:徐州城外黄楼建造工地 - 日 - 外
【舞台中央搭建起黄楼的雏形框架,木料、砖瓦堆放在一旁,十几名工匠正忙碌着。老木匠手持墨斗,围着一根主梁转悠,时不时用斧头敲敲木料。憨柱扛着一根粗木,脚步踉跄地走来,额头上满是汗珠。】
老木匠:(指着憨柱的方向,嗓门洪亮)憨柱!你那木头顶多扛到晌午,再这么晃悠,小心把梁给砸了!
憨柱:(喘着粗气,把木头放在地上)师父,这木头也太沉了,比俺家那头老黄牛还沉呢!
【瘦猴从一旁跳出来,手里拿着一根细木枝,偷偷走到憨柱身后,用木枝挠了挠憨柱的后腰。】
憨柱:(猛地一跳,双手捂着后腰)谁啊!敢挠俺的痒,看俺不收拾你!
【憨柱转身一看,瘦猴正捂着嘴偷笑,憨柱气冲冲地追着瘦猴跑,两人围着木料堆转圈,其他工匠见状都哈哈大笑起来。老木匠气得吹胡子瞪眼,拿起墨斗朝两人扔过去,墨斗正好落在憨柱的头上,墨汁顺着憨柱的脸颊流下来,憨柱瞬间变成了 “大花脸”。】
老木匠:(气得跺脚)你们两个小兔崽子!正事不干,就知道瞎闹!这黄楼可是苏大人亲自督办的,要是出了差错,咱们 “宫束班” 的名声就全毁了!
【这时,苏轼穿着便服,带着几名随从走了过来,看到工地上的热闹景象,忍不住笑了起来。】
苏轼:(笑着走上前)老木匠,不必动怒,年轻人活泼好动,也是常事。只要不耽误工期,偶尔闹闹也无妨。
老木匠:(连忙拱手行礼)苏大人!您怎么来了?都怪俺管教无方,让您见笑了。
苏轼:(摆了摆手)无妨,我就是来看看工程进度。这黄楼是为了纪念咱们战胜洪水,保佑徐州百姓平安,意义重大,辛苦各位了。
憨柱:(擦了擦脸上的墨汁,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苏大人,俺们保证不耽误工期,一定把黄楼建得漂漂亮亮的!
苏轼:(笑着点头)好!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我已经题写了 “黄楼” 二字匾额,过几日就送来,到时候还要麻烦各位将匾额挂上。
老木匠:(激动地说)苏大人亲题的匾额!这可是天大的荣耀啊!俺们一定好好挂,绝不让匾额有半点损坏!
第二幕:苏辙作赋,墨香飘工地
场景二:苏轼官舍 - 夜 - 内
【官舍内,烛光摇曳,苏轼坐在桌前,手里拿着一封信,脸上满是欣慰的笑容。桌上放着笔墨纸砚,旁边堆着几卷书籍。苏辙从门外走进来,身上带着些许风尘。】
苏辙:(拱手行礼)兄长,小弟前来拜访。
苏轼:(连忙起身,拉着苏辙的手)子由,你可算来了!我正想给你写信,没想到你倒先来了。
苏辙:(笑着说)兄长在徐州率领军民战胜洪水,建造黄楼,如此壮举,小弟怎能不来凑凑热闹。我听说兄长已经题写了 “黄楼” 匾额,不知小弟能否为黄楼作一篇赋,以表庆贺?
苏轼:(大喜过望)太好了!有子由作赋,这黄楼更是锦上添花啊!我正有此意,就等你这句话呢!
【苏辙走到桌前,拿起笔,蘸了蘸墨,略一思索,便在纸上挥毫泼墨。苏轼站在一旁,看着苏辙写字,不时点头称赞。烛光下,苏辙的笔锋刚劲有力,一个个汉字跃然纸上。】
苏辙:(放下笔,笑着说)兄长,你看看这篇《黄楼赋》如何?若有不妥之处,还请兄长指点。
苏轼:(拿起赋文,仔细阅读,越读越高兴)好!写得太好了!“惟黄楼之高峙,冠雉堞之峨峨。挟光晷以横出,干云气而上摩。” 这几句将黄楼的雄伟气势描绘得淋漓尽致,子由真是才华横溢啊!
苏辙:(不好意思地说)兄长过奖了,小弟只是有感而发。能为兄长建造的黄楼作赋,是小弟的荣幸。
苏轼:(拍了拍苏辙的肩膀)明日我就将这《黄楼赋》书写刻成碑文,立于黄楼之中,让后人都能欣赏到你的佳作。
场景三:黄楼建造工地 - 日 - 外
【几天后,黄楼的主体工程已经完成,工匠们正在装饰楼内的墙壁。苏轼带着刻好的《黄楼赋》碑文来到工地,老木匠、憨柱、瘦猴等人连忙围了过来。】
苏轼:(指着碑文)各位,这是子由所作的《黄楼赋》,我已经将它刻成碑文,今日就将它立于黄楼之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