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桌面快捷
            桌面快捷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荔枝免费小说 >
            其他 >
            艺之神 >
            第413章 唐(诗藏)
        
            荔枝免费小说 >
            其他 >
            艺之神 >
            第413章 唐(诗藏)
        
    第一幕:长安宫束署,初承皇命
时:唐天宝十二载,暮春
地:长安城东,宫束署正厅
人:
- 老班头(赵满囤):年近六旬,宫束班掌事,左手缺二指,曾是修缮大明宫的木匠
- 阿福(李福):二十岁,学徒,圆脸胖身,善刻木牍却总砸坏工具
- 瘦猴(陈六):十九岁,学徒,身量纤瘦,识得些字,却总记错典故
- 铁蛋(王铁):二十一岁,学徒,力大无穷,专司搬运,常摔碎墨锭
- 高公公:内侍省派来传旨的太监,尖嗓,持象牙笏板
(幕启:宫束署正厅蛛网半挂,梁上悬着“精工固本”的旧匾额,积了层薄灰。
老班头正用断指摩挲一块开裂的紫檀木,
阿福蹲在角落,手里的刻刀卡在木牍里拔不出来,脸憋得通红;
瘦猴捧着本《仓颉篇》打盹,口水浸湿了书页;
铁蛋搬着一摞竹简进门,脚滑踉跄,竹简散落一地,发出哗啦巨响。)
瘦猴:(惊醒,手忙脚乱抹书页)哎呀!这……这可是班头去年从书肆淘来的孤本!
铁蛋:(挠头,蹲下去捡竹简)俺不是故意的,这破竹子滑得跟泥鳅似的……
老班头:(抬头,眉头拧成疙瘩,却没发火)捡起来吧,
小心点——这是前几日替国子监刻的《论语》简,摔断了一根,咱们就得赔十根。
(高公公的尖嗓从门外传来,带着太监特有的颤音)“宫束班赵满囤接旨——”
(众人瞬间慌了:阿福把刻刀往木牍里一插,站起身时带翻了工具箱;
瘦猴把《仓颉篇》往怀里一塞,差点撞翻桌案;
铁蛋抱着半摞竹简,僵在原地。
老班头整了整皱巴巴的褐布短衫,拉着三人跪成一排。)
高公公:(迈着小碎步进门,眼神扫过满室狼藉,鼻子轻哼一声)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海内承平,诗风鼎盛,然诗作散于民间、藏于士大夫之手,恐日久失传。
特命宫束班掌事赵满囤,率徒众遍历天下,收录唐诗,汇编成册,限三载功成。
所需银两、车马,可凭此旨向度支司支取。钦此。
(老班头愣了愣,磕了三个头,双手接过明黄圣旨,指尖微微发抖。)
老班头:(起身,声音发哑)高公公,我等……我等是做木工、刻书简的粗人,
哪懂什么诗啊?这收录唐诗的活计,该派给翰林院的学士才是……
高公公:(挑眉,用笏板敲了敲圣旨)
赵班头,这是陛下的旨意,你敢抗旨?
再说了,翰林院的学士们忙着和李白、杜甫唱和呢,哪有功夫跑遍天下?
陛下说了,宫束班的人最是踏实,刻书又仔细,让你们干,他放心。
(转身要走,又回头瞥了眼阿福沾着木屑的脸)对了,要是三载不成,你们这宫束署,怕是就得改成柴房了。
(高公公走后,正厅里一片死寂。阿福挠了挠头,先开了口。)
阿福:班头,啥是唐诗啊?是不是跟咱们刻的《诗经》一样,都是“关关雎鸠”那种?
瘦猴:(摸了摸怀里的《仓颉篇》,小声说)我听书肆的先生说,
现在的诗比《诗经》好懂,有五言的,有七言的,李白写的“飞流直下三千尺”,可有名了。
铁蛋:(把竹简往桌上一放,拍了拍胸脯)管它啥诗!
陛下让咱们找,咱们就找!
不就是跑遍天下吗?俺力气大,能扛书简,还能打豺狼!
老班头:(叹了口气,把圣旨铺在桌上,
手指划过“三载功成”四个字)陛下信得过咱们,咱们不能砸了宫束班的招牌。
明日起,阿福准备刻刀、木牍、墨锭,越多越好;
瘦猴去书肆抄录现在流传的诗作,记清楚作者是谁,从哪听来的;
铁蛋去度支司领银两、雇车马。
三日后,咱们从长安出发,先去洛阳——听说那里的文人多,诗作也多。
(三人齐声应下,阿福转身去收拾工具箱,却不小心碰倒了墨水瓶,浓黑的墨汁流出来,溅在了圣旨的边角上。
阿福吓得脸发白,扑通一声跪下。)
阿福:班头!俺不是故意的!俺这就用布擦……
老班头:(走过去,蹲下身,用断指摸了摸墨渍,忽然笑了)
没事,这墨渍就当是咱们的记号——咱们宫束班录诗,本就是粗人做细活,沾点墨,才真实。
(灯光暗下,幕落。)
第二幕:洛阳天津桥,错认诗人
时:同年夏,午后
地:洛阳天津桥畔,柳树下的茶摊
人:
- 老班头、阿福、瘦猴、铁蛋
- 茶摊主(王老汉):六十岁,满脸皱纹,善谈
- 假诗人(张二):三十岁,穿洗得发白的儒衫,油嘴滑舌
(幕启:天津桥上车水马龙,桥下洛水滔滔,岸边柳树成荫。
茶摊前坐满了人,老班头四人围坐在一张小桌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