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桌面快捷
            桌面快捷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初夏的阳光透过百叶窗,在林薇薇办公室的桌面上投下细碎的光影。她刚结束一场跨国会议,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指尖刚触到冰凉的玻璃杯,前台的电话就打了进来:“林总,有您的快递,是一个很大的礼盒,寄件人写的是‘校园租赁平台团队’。”
“校园租赁平台”这几个字让林薇薇瞬间精神起来。她快步走到前台,一眼就看到了那个印着绿色校徽图案的礼盒——盒身用丝带绑着,还贴着一张便签,上面是团队成员们熟悉的字迹:“林总,拆开看看,有惊喜!”
回到办公室,林薇薇小心翼翼地拆开礼盒,里面装着一本厚厚的纪念册,封面是浅棕色的皮质,烫金印着“校园租赁平台——从0到50的成长之路”。她翻开第一页,一张泛黄的照片掉了出来——那是三年前,团队在大学宿舍里拍的合照:六个人挤在小小的书桌前,面前摆着一台旧笔记本电脑,屏幕上是刚搭建好的平台雏形,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青涩却坚定的笑容。
“原来已经过去这么久了。”林薇薇轻声感叹,指尖拂过照片上年轻的面孔,记忆瞬间被拉回三年前的那个夏天。
那时,她还在做校园直播电商项目,一次去高校调研时,偶然听到学生抱怨:“考研想租个安静的自习室,找遍学校都没有;社团办活动要租音响设备,只能去校外,又贵又不方便。”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林薇薇立刻意识到,校园里的租赁需求其实很旺盛,但市场上却没有专门的平台来满足。
当天晚上,她就召集了几个志同道合的同事,在公司的会议室里讨论了一整夜。有人提出疑问:“校园市场小,租赁品的损耗率又高,能赚钱吗?”也有人担心:“学生的支付能力有限,怎么定价才能让他们接受?”
林薇薇却很坚定:“我们做校园业务,不能只看短期利润。学生的需求就是我们的机会,只要能解决他们的痛点,平台就有存在的价值。”她拿出连夜整理的调研数据——超过60%的学生有考研自习室需求,80%的社团曾为设备租赁发愁,“我们可以从‘高频刚需’切入,先做考研自习室和活动设备租赁,用低价和便捷吸引用户,慢慢积累口碑。”
就这样,校园租赁平台在一间小小的会议室里诞生了。团队成员们白天做自己的本职工作,晚上就挤在会议室里优化平台功能、对接校园资源。第一个合作的高校是本市的师范大学,为了拿下这个合作,林薇薇带着团队跑了五次学校后勤处,一次次修改合作方案,甚至承诺“前三个月免费提供设备维护”,才终于打动了校方。
平台上线的第一天,订单量只有12单,其中8单还是团队成员的朋友帮忙下的。运营组的小张看着后台数据,眼圈都红了:“是不是我们的方向错了?学生根本不需要租赁服务?”
林薇薇却没有气馁。她带着团队去校园里做用户访谈,发现问题出在“宣传不到位”和“流程太复杂”——很多学生根本不知道有这个平台,知道的学生也觉得注册流程繁琐,不愿意尝试。
针对这些问题,团队立刻调整策略:在各高校的食堂、宿舍楼下贴海报,派学生志愿者发传单;简化平台注册流程,支持校园一卡通登录,下单后还能提供“上门送取货”服务。
半个月后,平台的订单量开始稳步增长。师范大学的考研学生李娜,成了平台的“忠实用户”。她在平台上租了三个月的自习室,还推荐给了身边的同学:“自习室很安静,有空调和储物柜,价格比校外的自习室便宜一半,还能随时预约,太方便了。”
口碑慢慢传开,越来越多的高校主动找上门来寻求合作。一年后,平台的合作高校达到了10所,租赁品类也从最初的自习室和设备,增加了“考研资料租赁”“校园代步车租赁”等。
就在平台发展得顺风顺水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了团队沉重的打击。高校封闭管理,学生无法返校,平台的订单量骤降90%。团队成员们人心惶惶,有人提出解散团队,有人建议转型做校外市场。
林薇薇却在视频会议上坚定地说:“我们不能放弃。疫情总会过去,学生们的需求还在。现在正好是我们优化平台的机会,等疫情结束,我们就能以更好的状态迎接用户。”
那段时间,林薇薇每天都在远程指导团队工作:组织线上培训,提升团队成员的业务能力;调研疫情期间学生的新需求,开发“线上资料租赁”功能,让学生足不出户就能租到考研资料、复习笔记;跟供应商谈判,争取到更优惠的合作条件,为疫情后的扩张做准备。
疫情结束后,高校陆续开学,平台的订单量迎来了爆发式增长。之前积累的用户口碑和优化后的平台功能,让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使用校园租赁平台。团队趁热打铁,又新增了“校园活动场地租赁”“摄影器材租赁”等品类,合作高校也从10所增加到了20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