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渊的手指在终端屏幕上滑动,三频段扫描叠加完成。热成像图上,六个光点呈菱形排列,间距稳定,移动轨迹笔直。他眯起眼,把焦距拉到最大。
“不是野兽,也不是风沙。”他对耳机说,“是无人机群,蜂群编队。”
林悦的声音从通讯器传来:“B区外环摄像头确认目标六架,飞行高度三百米,速度每秒十八米,正朝营地西北角逼近。”
“信号跳频模式比对结果出来没有?”
“出来了。”她的声音顿了一下,“和上次海盗袭击前的侦查行动完全一致,匹配度百分之九十七。”
陈渊盯着屏幕,手指敲了敲终端边缘。这不是巧合,也不是误报。敌人来了,而且这次是冲着整个营地来的。
他按下加密频道:“启动隐蔽电源,关闭所有非必要光源,通知各岗哨进入低光作战模式。”
指令发出去后,他转身走下哨塔楼梯。脚步刚落地,林悦已经从数据舱出口迎上来,手里拿着一块便携式显示屏。
“我已经把监控画面同步到备用服务器,”她说,“还加了三层防火墙,防止被远程劫持。”
“干得漂亮。”陈渊接过屏幕,“现在得让人知道这事。”
“你要开会?”
“必须开。”他说,“这不是我一个人能扛的事。”
十五分钟后,临时指挥区的会议室亮起了灯。七支势力的联络人陆续到场。有人穿着旧工装,有人披着防尘布当外套,全都带着武器,神情警惕。
陈渊站在投影屏前,没废话,直接播放无人机信号分析图谱。
“这是半小时前拍到的画面。”他指着光点流动的轨迹,“六架无人侦察机,采用星际海盗惯用的跳频通信,飞行模式与过去三次袭击前的侦查完全吻合。”
东区矿团的代表是个戴护目镜的男人,叫老赵。他皱眉问:“有没有可能是别的势力?比如影子团残部?”
“不排除。”陈渊摇头,“但影子团没这种设备。他们的无人机都是拼装货,飞不了这么远,也藏不住信号。”
北境拾荒联盟来了个年轻女人,叫阿兰。她抱着手臂:“就算真是海盗,他们不一定打这儿。咱们何必自己吓自己,搞得人心惶惶?”
“因为他们已经在侦查了。”陈渊调出另一组数据,“过去两周,周边星域有四艘民用飞船失联,最后一次信号都来自这个方向。这不是孤立事件,是系统性清剿。”
屋里安静了几秒。
一个角落的小团体代表站起来,帽子压得很低:“我们不掺和。我们有自己的撤离路线,真打起来就走。”
“你可以走。”陈渊看着他,“但你走了,别人怎么办?老人、孩子、伤员,谁带他们跑?”
那人没说话,坐了回去。
“我不是来命令你们的。”陈渊扫视一圈,“我只是提议——成立临时联防指挥部,各派一名指挥员入驻,共享情报,协调布防。战时统一调度火力节点,避免各自为战。”
“那你就是想当总指挥。”老赵冷笑一声。
“我不当。”陈渊干脆地说,“决策机制轮值制,三人小组投票,过半数通过。我不参与表决,只负责执行。”
众人一愣。
林悦接着开口:“我们还会建加密广播网。一旦某区域遇袭,十分钟内全境通报,救援队按预案响应。不会让任何人孤军奋战。”
阿兰犹豫了一下:“那我们的守备力量呢?抽走人手,营地空了怎么办?”
“分级响应。”陈渊说,“一级威胁才全员动员。平时关键设施由联防军轮值守护,原驻防队保留三分之一兵力守家。”
老赵摸着下巴:“能源站是我东区的地盘,万一被打,损失算谁的?”
“不算谁的。”陈渊说,“防御资源按实际需求分配。你们设施重要,那就优先加固。但前提是,你们得派人进指挥部,一起商量怎么防。”
屋里又静下来。
有人交头接耳,有人低头看手里的记录板。
最后,阿兰开口:“我们北境……愿意派个人参加明天的技术协调会。”
老赵哼了一声:“我们也看看情况再说。”
其他人陆续表态,七支主要势力中,五支同意派员参会,两支仍观望。
会议结束,人走得差不多了。林悦收拾投影设备,低声问:“你觉得他们会来吗?”
“至少有人愿意听。”陈渊靠在墙边,“这就够了。”
他抬头看了眼墙上的战术钟,时间指向凌晨两点十七分。
“你去休息吧。”他说,“明天还得忙。”
“你不睡?”
“还不困。”他摸了摸终端,“我再盯一会儿雷达。”
林悦看了他一眼,没再多说,拎着设备包离开。
陈渊走到窗前,打开外部监控画面。西北方向依旧漆黑一片,但雷达波纹图上,刚才消失的信号又出现了。这一次,光点数量变成了八个。
他重新接入三频段扫描,手动增强对比度。图像缓缓清晰起来——新的无人机群正在加入编队,飞行高度降低到了一百五十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