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管道里的脚步声很轻,但每一步都踩在节奏上。
陈渊抬头看去,铁门上方的检修口已经被掀开,烟雾还没散尽,通道里一片灰白。他抬手示意队员后撤半步,自己往前压低身子,枪口对准那个黑洞洞的开口。
“上面有人接应。”他说,“不是单兵行动。”
话音刚落,头顶传来金属板被推开的声音。一道黑影一闪而过,紧接着是绳索滑落的摩擦声。
“放无人机!”陈渊喊。
林悦在通讯频道里立刻回应:“飞起来了!视角切到红外——有两个人!正往东侧平台移动!”
陈渊一挥手,两支小队分头包抄。他自己顺着墙边梯子快速爬上去,靴子踩在锈蚀的踏板上发出闷响。
平台上空无一人,只有地面上留着半截断掉的挂钩和一段割断的绳子。
“跑了?”一名队员低声问。
“没跑远。”陈渊蹲下身,捡起地上一小块黑色塑料片,“这是军规级通讯模块的外壳,普通间谍用不起这玩意儿。”
张宇的声音从耳机传来:“刚调出最近三小时的卫星热感图,发现一组异常信号,从冷却塔向东,一路延伸到边境荒漠区,最后消失在一个废弃矿坑附近。”
“矿坑?”陈渊站起身,“那边早就没人去了。”
“可地下结构图显示,那里有一条旧输能管道,直通隔壁星球的大气调节站。”张宇顿了顿,“而且……那地方十年前发生过塌方,官方记录说封死了所有入口。”
陈渊盯着手中的塑料碎片,忽然笑了:“他们不说封死了吗?那我们现在去看看,是不是真堵死了。”
两小时后,突击编队集结完毕。
飞船降落在荒漠边缘,黄沙被引擎吹得四处翻滚。陈渊带着十人小队下车,每人背着标准作战包和破障工具。
“气象数据显示接下来十二小时会有沙暴。”一名队员提醒,“我们得赶在前头把活干完。”
“那就快点。”陈渊拍了拍他的肩,“进去出不来的时候,可没人给你撑伞。”
矿坑入口被一堆碎石半掩着,表面覆盖了一层伪装网,不走近根本看不出来。陈渊蹲下用手扒开几块石头,露出底下平整的金属门框。
“人工修的。”他说,“不是自然塌方能弄出来的形状。”
技术员上前扫描一圈:“门后有空间,深度约五十米,内部有微弱电力波动。”
“通电?”林悦在通讯里惊讶道,“这种地方还能供电?”
“太阳能阵列藏在沙丘背面。”张宇插话,“我刚刚比对了地形阴影区,发现一组反光点,排列方式不像天然形成。”
陈渊点点头:“难怪之前查不到。他们在地下干活,地表只留点‘自然痕迹’。”
他取出爆破贴片,在门缝周围布置好。“三秒引信,退后。”
轰的一声,尘土飞扬。
门内通道倾斜向下,墙壁刷着防潮涂层,脚印清晰可见。
“有人刚走过不久。”陈渊弯腰看了看,“鞋底纹路是特制的,防滑耐磨,适合长期地下作业。”
队伍顺着通道深入,空气逐渐变得干燥温暖。拐过两个弯后,前方出现一道电子锁门。
“密码锁。”技术员凑近检查,“老型号,但加装了生物识别。”
“难不住你吧?”陈渊问。
“给我五分钟。”
等待期间,陈渊靠在墙上,掏出随身记录仪回放刚才拍下的门内结构照片。忽然,他在角落发现一个标记——很小的三角形符号,像是用指甲刻上去的。
“这个图案……”他眯起眼,“我们在移民船档案室见过类似的。”
林悦立刻反应过来:“那是赵铁锤他们那代机械师用的故障标注法!三角代表‘隐蔽接入点’!”
“也就是说,”陈渊站直身体,“这地方,可能跟早期星际工程有关?”
“不止。”张宇语气凝重,“我记得那份档案最后写着:‘所有未登记节点,视为潜在威胁,立即上报处理。’”
“没人上报。”陈渊冷笑,“反而被人偷偷用了三十年。”
咔哒一声,门开了。
里面是个宽敞大厅,摆满了老旧但仍在运行的设备。中央控制台亮着绿灯,屏幕上滚动着数据流。
“这是监控中继站。”技术员快速查看接口,“它在接收来自多个星域的信号,然后打包转发到未知地址。”
“转发?”陈渊走到一台主机旁,“查一下目标IP。”
“没法查。”技术员摇头,“信号经过七层跳转,最后一环连到了一颗报废卫星上,已经坠入大气层烧毁了。”
“典型的擦屁股手法。”陈渊拍拍机器,“但他们忘了清理物理痕迹。”
他打开主机侧面盖板,里面布满灰尘,但在电源模块下方,贴着一张泛黄的标签纸。
纸上写着一行字:**端点七号,仅限授权人员访问。**
“端点?”林悦念出来,“这不是我们上次追踪的代号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