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管道的震动还在继续,像是某种低频心跳。陈渊坐在台阶上,手指捏着那枚旧螺栓,没松开。他盯着机甲右肩的位置,刚才修好的地方。
裂纹补上了,轴也换了,但金属疲劳不会消失。他知道这副装甲撑不了太久。
他站起身,走到工具台前,打开存储柜,翻出一块巴掌大的钛钨合金板。这是上次从报废动力外骨骼上拆下来的,原本打算留着应急做散热片。
现在它有了新用途。
“老赵。”他按下通讯键,“我觉得右肩还得加固。”
几秒后,脚步声由远及近。赵铁锤推门进来,手里还拎着半瓶冷却液。
“怎么,刚修完又想动大手术?”
“不是手术,是穿盔甲。”陈渊把合金板放在桌上,“这块料够硬,密度高,做成夹层贴在连接处,能扛住下次冲击。”
赵铁锤皱眉:“加这玩意儿,重量多了三公斤,肩膀负担更大,机动性会拖后腿。”
“可要是被打穿,再轻也没用。”陈渊调出终端上的应力模拟图,“你看,裂纹出现在扭矩峰值区,单纯换轴治标不治本。加上这层合金,应力能分散到周围结构,降低局部压强。”
他点了几下,画面切换成动态加载模型。红色区域明显缩小。
赵铁锤看了两秒,吐出一口气:“行吧,你说得对。干就干快的,别等海盗敲门才想起来穿裤子。”
两人立刻动手。陈渊负责拆卸右肩外甲,螺丝一颗颗拧下,放进磁力托盘。赵铁锤去检查供电系统,准备给高频激光切割器续电。
“ cutter只能撑十分钟。”赵铁锤回来说,“主线路电压不稳,我接了应急电源,但照明和冷却得关一半。”
“够用了。”陈渊说,“切一次成型,不准重来。”
他把合金板固定在夹具上,调整角度。cutter启动时发出嗡鸣,蓝光闪了一下,接着熄灭。
“断了?”陈渊问。
“重启冷却就行。”赵铁锤拍了下控制箱,“再来。”
第二次点亮成功。陈渊戴上防护面罩,握住操作杆。火花喷射出来,在狭窄的作业区里飞溅。他慢慢推进,刀口沿着预设线走。
第一道弧线完成。金属边缘光滑,没有毛刺。
“可以。”赵铁锤点头,“再来两段。”
第二段切到一半,cutter又断了。这次等了快三分钟才重新启动。
“不能再停。”陈渊擦了把汗,“最后一次机会。”
第三次通电,他加快速度。最后一段收尾时手抖了一下,切口偏了两毫米。
“差一点。”他说。
“差一点就是不行。”赵铁锤递过打磨头,“修平它。”
陈渊接过工具,蹲在缝隙里一点点磨。碎屑沾在他额头上,混着汗水往下流。五分钟后,合金板终于能严丝合缝地嵌进预留槽。
“贴合度不错。”赵铁锤用手电照了照内部间隙,“上粘合剂。”
纳米级胶体挤进接缝,迅速固化。接着是铆钉加固,八颗微型钉打入预定孔位,每颗都用扭矩扳手校准。
“肩部搞定。”陈渊说,“接下来配重。”
他调出机体三维模型,在终端上快速输入参数。屏幕显示右腿液压舱附近有空间可加平衡块。
“那边空腔能塞两块磁阻调节块。”赵铁锤说,“我那儿有拆下来的无人机残件。”
他离开五分钟,带回两个黑灰色方块。陈渊接过,拆开左腿外甲,将模块嵌入支架内侧,用卡扣锁死。
“陀螺仪要重校。”他说。
赵铁锤连上调试端口,手动触发自检程序。几秒后,警报响起。
【姿态失衡:右侧偏载0.6单位】
“再加一点压力。”陈渊说,“往深处塞。”
他用绝缘棒轻轻推了下模块,听到咔嗒一声。
“再试。”
系统重启,进度条走完。绿灯亮起。
【姿态正常】
“成了。”赵铁锤松了口气,“最后测试呢?”
“简单点。”陈渊拿起手动冲击锤,“模拟炮击震动。”
他在右肩加固区连续敲击五次,力度逐次增强。机甲轻微晃动,但装甲无松动,接口处未见位移。
“稳住了。”赵铁锤看着监测数据,“防御提升至少四成。”
陈渊没说话。他站在机甲旁边,伸手摸了摸新装的合金层。表面冰冷,边缘平整,接缝被胶体封死,看不出修补痕迹。
他低头看自己的手,满是油污和金属碎屑。袖口破了个小洞,指甲缝里全是黑灰。
“你该歇会儿。”赵铁锤收拾工具箱,“眼睛都红了。”
“还不能停。”陈渊摇头,“系统刚调好,得保持待命状态。”
赵铁锤停下动作,看了他一眼:“你知道我说的不是机器。”
陈渊明白他的意思。但他没动。他知道下一波攻击随时可能来,而这一次,对方不会再试探。
他走到驾驶舱旁,打开侧盖,检查神经接口线路。插头烧蚀痕迹还在,但不影响信号传输。他没换,省下时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