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渊盯着屏幕上的那条缓存记录,手指在键盘上轻轻敲了两下。他没删,也没转发,只是把它挪进了新建的隐藏文件夹里,顺手改了个名字叫“临时日志_03”。这种事不能急,尤其现在外面那些人耳朵竖得比天线还高。
他退出系统,抬头看了眼舱外。远处三艘巡逻舰还在按原来的路线走,一圈接一圈,像绕着骨头打转的野狗。可他知道,这些家伙不是来散步的。刚才那个信号异常太巧了,巧到不像意外。
他打开战术地图,把过去几天的所有数据重新拉了一遍。五处据点分布整齐,看起来滴水不漏,但有两个点始终没接入主网。它们的信息都是通过东南方向一颗带环的小行星中继站单向接收的。这不合常理。正常舰队不会让关键节点脱离主控链,除非——这是故意留的口子,或者……压根就是技术跟不上。
他摸出通讯器,点了林悦的名字。
“喂。”那边很快接通,声音压得很低,“我在观测位,还没动。”
“看到东南那颗带环陨石了吗?”陈渊问。
“当然,正对着呢。上面那个塔像是拼出来的,零件都不配套。”
“那就是他们的中继站。”陈渊调出信号波形图,“我怀疑指挥舰的指令是通过它传给边缘哨位的。你那边能不能盯住它的信号节奏?”
林悦顿了顿:“你是想看他们换防有没有规律?”
“不止。”陈渊盯着数据流,“如果这个中继站真是跳板,那每次发信号的时候,周围肯定会有反应。有人靠近会干扰传输,没人守又容易被突袭。他们只能折中处理——要么派船巡逻,要么定时回避辐射。”
“懂了。”林悦轻笑一声,“你想让我蹲点,看他们什么时候松懈。”
“对。别用常规扫描,功率太高容易被发现。你把脉冲回放装置打开,模拟背景波动就行。”
“行,我这就调整位置。”她停了一下,“不过你真觉得他们会犯这种低级错误?海盗打劫这么多年,不至于连通讯防护都做不好吧。”
“他们不是不做,是做不到。”陈渊靠向椅背,“你看他们行动节奏,每次推进都分三波,第二波和第三波之间差十二秒。这不是战术安排,是命令传递延迟。说明他们依赖中继传令,临场变不了阵。”
“所以你是说……他们越规整,就越死板?”
“没错。”陈渊点头,“就像老式自动门,感应到了才开。我们只要摸清开关的时间,就能卡进缝隙。”
通讯那头沉默了几秒,接着传来轻微的按键声。“我已经开始滑行了,利用刚才那波尘暴残余的电磁干扰掩护。主引擎关了,靠惯性飘。”
“注意安全。”陈渊提醒,“别靠太近,先确认有没有陷阱。”
“放心,我又不是第一次干这事。”林悦的声音带着点不服气,“再说,要是真有埋伏,他们早炸了,还能等我过来?”
陈渊没再说话,只是一直盯着地图上那个移动的小点。林悦的位置正缓慢靠近目标区域,速度控制得很好,几乎和漂浮的碎石同步。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机甲旁的终端滴滴响了两声,是系统自检完成的提示。他扫了一眼,动力输出稳定在71%,冷却系统虽然勉强撑着,但至少不会再突然过载。比起三天前完全瘫痪的状态,现在已经算能打了。
但他清楚,光有机甲还不够。正面硬碰,他们这点家底不够人家一口吞的。必须找到突破口,从内部撕开一道口子。
通讯器又响了。
“到了。”林悦的声音传来,“我现在在侧后方约四百米,视野没问题。那个塔每隔二十二分钟左右激活一次,每次持续不到十秒,但之后会有一次强信号发射,大概维持九十秒。”
陈渊立刻调出时间轴标记。“九十秒?这段时间巡逻船有动作吗?”
“有。”林悦语气变得认真,“每次信号一强,附近的两艘护卫舰就会往外偏三百米左右,像是在避辐射。等信号弱下去,再慢慢绕回来。”
“固定路线?”
“基本一样。左前方那艘总是快半拍,右后那艘慢一点,中间形成一个空档。”
陈渊盯着地图,迅速画出航线模拟图。如果时机抓准,在信号爆发的瞬间突进,完全可以避开所有巡逻路径。九十秒足够一台高机动机甲贴上去,甚至潜入周边区域。
他重新翻出过去七十二小时的数据,一条条核对调度间隔。结果和预想的一样:平均每22分钟一次,误差不超过17秒。这种规律性不像临时应变,更像是预设程序在运行。
“找到了。”他低声说。
“你说什么?”林悦问。
“我说,这就是我们要的窗口。”陈渊手指敲了下桌面,“他们以为这样既能传令又能防护,其实反而暴露了节奏。每次发信号,就是他们最脆弱的时候。”
“你要动手?”
“还不急。”他摇头,“先不动。你现在继续盯着,记录每一次信号变化的时间、强度、周围舰艇的反应距离和角度。我要确认这个模式会不会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