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烟还在翻滚,热浪贴着地面窜。陈渊的机甲已经看不出原样,左臂断口处冒着电火花,右腿扭曲成一个怪异的角度,驾驶舱玻璃裂得像蜘蛛网。他靠着一根断裂的金属管撑住身体,短刃插在身前的地面上,整个人半跪着,但没倒。
他抬起还能动的右手,手指在控制面板上滑了一下。信号增幅模块发出一阵低沉的嗡鸣,加密频段重新接通。
“贴墙走,三点钟方向,掩体后集结。”他的声音很哑,像是从砂纸上磨出来的。
频道里传来几声回应,夹杂着杂音。第二批反抗者开始移动,贴着两侧墙体,一截一截地往前挪。有人踩到碎石,发出轻微响动,立刻停下,屏住呼吸。
高塔上的炮台还在扫射,能量束打在废墟上,炸出一个个焦黑的坑。但火力节奏变了——不再密集覆盖,而是分段封锁,明显是靠系统调度在调整。
陈渊盯着那两座高塔,眼睛微微眯起。他记得张宇提过,城市管理系统的中枢反应有延迟,尤其是面对突发干扰时,需要三到五秒才能重新锁定目标。
他用短刃尖在地上划了几道线,拼出一个简单的三角形,又点出三个位置。这是他记忆里的战术图,通过低频脉冲信号传到了队员的手持终端上。
“分三组,间隔十秒,跳跃前进。”他继续说,“别一起动,也别停太久。”
第一组人立刻照做。一人冲出掩体,跑出十五米,扑进另一堆残骸里。五秒后,第二人跟上。第三人等了十秒才动,路线稍微偏移。
炮台果然没能及时反应,等它们调转炮口时,三人已经全部到位。
陈渊嘴角动了一下。他知道,敌人虽然装备好,但太依赖系统指挥,一旦节奏被打乱,就会显得僵硬。
可就在这时,左侧通道传来一阵机械运转声。新的炮台升了起来,黑色外壳,顶部有旋转的红外扫描仪。
“热源追踪型。”他低声说。
这种炮台能锁定体温,常规掩体没用。队伍刚建立的推进节奏又被压了回去。
他抬头看了看四周。头顶是断裂的冷却管道,蒸汽还在缓缓泄漏。不远处有个废弃的阀门井,锈迹斑斑,盖子歪了一半。
他拖着残破的机甲,一点一点往那边挪。每动一下,肋骨都像被刀割一样疼。但他没停。
“小李。”他接通频道,“投干扰弹,左边空地,最远那堆废铁旁边。”
“明白!”对方回了一声。
下一秒,一枚小型干扰弹飞出,在空中炸开一团强光和噪音。追踪炮台立刻转向那个方向,炮口对准了假目标。
就是现在。
陈渊爬到阀门井边,用等离子短刃插进断裂的管线接口,用力一撬。咔的一声,残余的蒸汽阀被打开。
轰——
一股滚烫的白雾猛地喷出,迅速弥漫开来。高温让空气扭曲,红外扫描瞬间失效。炮台的炮口在空中乱转,失去了目标。
“走!”他吼了一声。
反抗者们抓住机会,快速穿过封锁带,一口气冲出去四十多米,在一处倒塌的控制台后面建立了临时据点。
陈渊趴在原地,喘了几口气。他的氧气面罩已经开始报警,外部供氧管被炸断了一半,只能勉强维持。
但他没管这些。他盯着前方的防线,脑子里飞快计算。
敌人的反击越来越急,但方式单一。先是远程压制,再派近战单位清场。这说明他们没有临场应变的能力,全靠预设程序运行。
弱点找到了。
他伸手摸了摸腰间的最后一个手雷,又看了看散落在周围的机甲残骸。他的机体已经动不了,但还能当诱饵。
“把我的残骸拖到左边那个凹槽里。”他对刚撤回来的队员说,“动作要快。”
那人愣了一下:“你呢?”
“我在后面。”陈渊把短刃拔出来,换了个握法,“他们要抓我,就得靠近。”
队员咬了咬牙,照做了。几个人合力把那堆破铁拖到预定位置,还特意摆出像是有人趴在里面的姿势。
做完这些,他们退回掩体。
几分钟后,通道尽头传来沉重的脚步声。三台近战型守卫出现,手持震荡斧,装甲厚重,行动缓慢但稳定。
它们走近那堆残骸,其中一台抬起武器,直接劈了下去。金属撞击声刺耳,火花四溅。
就在这一刻,陈渊按下了埋在路径上的引爆器。
轰!轰!轰!
三枚遗留手雷接连爆炸,正好卡在守卫之间的衔接点。冲击波引发连锁坍塌,一段天花板砸了下来,把两台守卫当场压住,第三台也被气浪掀翻。
“三组交替掩护,五分钟后发起佯攻。”陈渊对着频道下令,“别追,打完就撤。”
命令传下去后,前线立刻有了变化。反抗者分成小组,轮流从不同方向开火,制造出要全面突击的假象。守卫被迫分散应对,阵型开始混乱。
更关键的是,当一台守卫试图后撤时,陈渊注意到了。
它不是被摧毁才退,而是主动往后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