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滴。
三声轻响后,管道尽头的蓝光微微晃动了一下,像是回应某种暗号。陈渊没再迟疑,收起臂刃,把身子往前一送,顺着狭窄的横向通道爬了过去。
前面是观察室,玻璃已经布满裂纹,角落里还挂着一层薄灰。他贴着墙边滑下去,脚踩在金属地板上没发出一点声音。外面那间机房灯火通明,五台主控柜整齐排列,运行灯一闪一灭,像在呼吸。
“备用链路……”他低声念了一句,没多看,直接转向右侧墙壁。
那里有个不起眼的小门,表面刷着防锈漆,门框边缘有一圈极细的接缝线。他蹲下身,从工具包里掏出共振探针,轻轻点在门板中央。
嗡——
探针震了一下,反馈回来的频率和其他墙面不一样。实心结构,后面有空间。
他点点头,从腰侧摸出一小管透明液体,标签上写着“低温蚀解剂”。拧开盖子,沿着螺栓缝隙滴了一圈。液体接触金属后开始冒白烟,但没有气味,也不会触发气体警报。
等了大概两分钟,四颗固定螺丝软化脱落。他用手掌托住,慢慢取下整块面板。里面是个暗格,中央插着一枚黑色菱形芯片,表面刻着编号:X-9。
就是它了。
陈渊屏住呼吸,把便携读取器拿出来,插上数据线,轻轻碰了一下芯片接口。
屏幕亮了。
【本地缓存同步中(剩余8秒)】
倒计时开始跳动。
他立刻切断无线模块,改用光学直连模式,手指在触控板上快速输入校验指令。这种复制方式慢,但不会留下远程追踪痕迹。
第7秒,进度条走到尽头。
“封存。”他按下确认键,芯片自动加密,读取器发出一声短促提示音。
就在这时候,头顶传来一声极轻微的“咔哒”。
像是某个阀门打开了。
他抬头,看见天花板四个角的微孔正在缓缓喷出无色气流。速度快得几乎察觉不到,但他肩甲上的感应涂层突然发烫了一下。
“追踪尘埃?”他心头一紧,迅速脱下外层作战服,塞进随身容器里密封。
这玩意儿是纳米级的,能附着在装甲表面,哪怕只残留一点,都能被高空监控锁定位置。现在左肩那块涂层已经变红,说明已经被标记。
不能再走原路。
他转身冲向对面的维修井口,那是图纸上标注的B3深层管网入口。刚跑到门口,眼角余光扫到通风口——原本开着的格栅,正在一点点闭合。
系统没拉警报,但已经启动封锁程序。
高等级应对机制。
“反应这么快……”他冷笑一声,“看来真是碰到底线了。”
一脚踹开井口盖板,翻身钻进去。竖井很深,壁上有攀爬梯,但他没时间一步步下。从背包夹层抽出磁吸滑板,打开开关,贴着井壁滑了下去。
风在耳边呼啸,下滑速度极快。他盯着腕表,十米、二十米……直到数字停在“B3-14”才松开装置。
落地时膝盖微屈,稳稳站住。
四周一片漆黑,只有滑板底部还闪着微弱的蓝光。他关掉电源,靠记忆摸出防干扰容器,把芯片放进去,扣紧锁扣。
“证据到手。”他低声说。
耳机一直没响,通讯还是断的。张宇那边应该还在牵制主系统,暂时没法接应。现在只能靠自己往撤离点移动。
他正准备往前走,忽然听见上方传来一阵脚步声。
不是普通守卫。
是重型机甲,每一步都带着低频震动,踩在管道上发出沉闷的回响。而且不只一台,至少三组,正从不同方向压下来。
“来得真快。”他靠在墙边,握紧了腰间的脉冲枪。
刚才扔下的作战服估计已经被发现,对方判断他还在附近,所以直接派了清剿单位。这种机甲装备热成像和震动侦测,普通的隐蔽手段根本没用。
他低头看了眼左肩,那片被标记的装甲还在发烫。想甩掉追踪,只有一个办法——把整块模块拆了。
可一旦拆掉,动力系统会失衡,接下来的移动速度至少下降百分之三十。
“拼了。”他咬牙,拿出工具刀,对准肩甲连接处开始拆卸。
螺丝一根根松开,最后一声“咔”响,整块装甲脱离身体。他顺手塞进旁边的废弃管线里,然后贴着墙根往前挪。
前方是T字路口,左边通往能源舱,右边是排水通道。按计划该走右路,但那边最近装了新的压力传感器,走不了。
只能赌左边。
他刚迈出一步,身后突然传来“嘀”的一声。
回头一看,滑板底部的蓝光又亮了。
“不是关了吗?”他皱眉,赶紧蹲下检查。
原来是磁吸装置的备用电池在漏电,虽然功率极小,但在完全静默环境下,依然可能被高敏设备捕捉到。
他一把扯下电池,扔进排水沟。
这时候,上方的脚步声突然停了。
整个管道陷入死寂。
他知道,对方已经进入扫描状态,任何微小的能量波动都会暴露位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