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院探姨婆,暖饭叙旧情
秋阳把柘城老巷的青石板晒得发烫,周一军骑着电动车,后座载着莉莉,车筐里装着刚从早市买的软籽石榴和绿豆糕——都是94岁姨婆爱吃的。车把上挂着个布包,里面是他特意从工厂拿的小颗培育钻石吊坠,打磨成了圆润的水滴形,用红绳串着,想着给姨婆当念想。
“慢点儿骑,前面巷口有个坎儿。”莉莉伸手扶住周一军的腰,声音柔得像巷子里飘着的桂花香。她穿了件米白色针织衫,手里拎着给阿姨们带的奶茶,杯套上印着“一力轻选”的小logo——上次做活动剩的,她觉得好看,就留着用了。
周一军放慢车速,眼角弯了弯:“放心,这条路我闭着眼都能骑。以前我爸还在的时候,每周都带我来姨婆家,那时候我总坐在车筐里,姨婆老远就站在门口喊‘小军来啦’。”他声音轻了些,喉结不自觉地滚了滚——爸妈走了三年,这是他第一次带着女朋友来见家里的长辈,心里既踏实又有点酸。
巷口的老槐树还在,枝桠遒劲,绿叶间挂着几个鸟窝。姨婆家的红木门虚掩着,门环上的铜绿亮得发光。周一军停下车,刚要敲门,门就“吱呀”一声开了,穿藏青色斜襟衫的姨婆拄着拐杖站在门口,头发全白了,却梳得整整齐齐,耳朵有点背,眼睛却亮得很,一眼就认出了他:“是小军吧?哎哟,长这么高了!”
“姨婆,是我。”周一军快步上前,小心翼翼地扶住她,声音放得又轻又慢,“这是莉莉,我对象。”
莉莉赶紧把奶茶递过去,笑着喊:“姨婆好,我们来看您啦。”她怕姨婆听不清,特意凑近些,语气里满是乖巧。
姨婆拉着莉莉的手,掌心粗糙却暖和,来回摩挲着:“好姑娘,长得真俊。小军有福气,跟他爸当年一样,会找媳妇。”说着,她转头往屋里喊,“老大、老二,小军带对象来啦!”
屋里立刻传来动静,两个穿家常服的阿姨快步走出来——是姨婆的大女儿和二女儿,以前总跟着周一军爸妈一起帮衬他。“小军来啦!”大姨一把拉住他的胳膊,眼眶就红了,“上次见你还是你爸走那年,瘦了不少,现在气色好多了。”
二姨则拉着莉莉问长问短,从工作问到爱好,语气热络得像自家闺女:“姑娘在哪上班?跟小军怎么认识的?这孩子以前腼腆,跟女生说话都脸红,现在能处对象,我们都替他高兴。”
一行人进屋,堂屋不大,却收拾得干干净净,八仙桌上铺着洗得发白的蓝布桌布,摆着几个玻璃杯。姨婆执意要给他们倒水,周一军赶紧拦住:“姨婆,您坐着,我来。”他熟练地拿起暖水瓶,动作自然得像在自己家——以前他总帮姨婆倒水,那时候暖水瓶还是铁皮的,现在换成了塑料的,可手感还是熟悉的。
莉莉把石榴和绿豆糕放在桌上,打开布包,拿出那个水滴形吊坠:“姨婆,这是我们给您带的小礼物,戴着玩的。”她帮姨婆系在脖子上,红绳衬着白头发,显得格外精神。
姨婆摸了摸吊坠,笑得合不拢嘴:“真好看,比我当年的银镯子还亮。小军有心了,还记得我喜欢这些小玩意儿。”她转头对两个女儿说,“当年小军爸妈忙,总把他放我这儿,我就给他编红绳,他戴在手上,能高兴好几天。”
这话让周一军心里一暖,他想起小时候,爸妈在工地干活,他就住在姨婆家,晚上姨婆给他讲故事,夏天帮他扇扇子,冬天把他的小手揣进怀里暖着。有次他发烧,姨婆背着他走了三里路去卫生院,回来时鞋都磨破了。那些温暖,像种子一样埋在他心里,在爸妈走后,成了他最珍贵的念想。
“姨婆,我爸妈要是知道我带莉莉来,肯定也高兴。”周一军声音有点哑,“他们走之前总说,让我多来看看您,多跟阿姨们走动,别断了联系。”
大姨叹了口气,拍了拍他的手:“你爸妈是好人,当年我家盖房子,你爸二话不说就来帮忙,白天扛砖,晚上还帮着看图纸,一分钱都不肯要。你妈总给我家送菜,说我家孩子多,不够吃。”
二姨也点头:“可不是嘛,你上高中那年,学费凑不齐,你爸妈急得睡不着,还是你姨婆牵头,我们几家凑了钱,才让你没辍学。你这孩子懂事,知道好好读书,现在有出息了,你爸妈在天上看着,也能放心了。”
莉莉悄悄握住周一军的手,掌心暖暖的,给了他无声的安慰。她知道周一军心里的苦,也懂他对长辈的这份牵挂——他总说,爸妈走了,这些曾经帮过他们家的人,就是他的亲人。
快到中午,阿姨们开始忙活做饭。大姨去厨房切菜,二姨去院子里摘豆角,莉莉赶紧跟过去帮忙:“姨,我来摘,您歇会儿。”她动作麻利,一边摘豆角一边跟二姨聊天,问姨婆平时的饮食起居,听得认真又仔细。
周一军则陪着姨婆坐在堂屋,帮她捶腿。姨婆的腿有点肿,他轻轻捶着,力道刚好:“姨婆,最近腿还疼吗?我上次给您买的膏药,好用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