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晨光熹微。
晗晗坐在114街公寓窗边的小书桌前,长笛的银色部件在她手中被细致地擦拭、组装,动作流畅而专注,带着某种仪式感。哥大开学在即,音乐系的琴房和乐理课即将成为她生活的主轴,她需要让自己提前进入状态。窗外的城市已经开始苏醒,但她的内心,却有一块地方,始终停留在英国萨里郡的薄雾与剑桥古老的庭院里。
那是关于Harry的回忆。她的初恋,一个有着浅金色头发和湛蓝眼睛的英国男孩,剑桥大学数学系那个才华横溢的一年级学生。他们在严格的圣心女子学院与剑桥之间的有限空间里,早恋了三年。那三年,是藏在厚重乐谱下的悄悄话,是借着学院间联谊音乐会传递的眼神,是在康河畔并肩散步时讨论巴赫的严谨与肖邦的浪漫,偶尔也会被他用数学公式类比音乐结构的奇妙想法所逗笑。
美好,却脆弱得像晨露。女孩的父亲——那个神秘而强大的隐锋——终究还是察觉了。干涉来得迅速而彻底,没有任何激烈的争吵,只有一种无形的、无法抗拒的压力,将他们生生推开。分手是平静的,却带着少年人无法理解的沉重。
然而,在离开英国前的最后一夜,他们还是设法见面了。那是在伦敦一个不起眼的街角咖啡馆,窗外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没有眼泪,也没有控诉,只有紧紧交握的双手和漫长的沉默。他塞给她一个牛皮纸袋,里面是一份手写的、极其复杂的乐谱,主题是他根据一个收敛的无穷级数灵感创作的变奏曲。“Nieva,”他叫着她在英国用的名字,声音低沉,“音乐和数学,都是通向永恒的路径。我们……只是暂时走了不同的岔路。”
那一刻,她明白,分离并非感情的终结。
如今,两个月过去。距离没有稀释思念,反而像一座无形的熔炉,将那些青涩的喜欢、被迫分离的不甘与遗憾,锤炼成了一种更为深沉、更为坚定的东西。距离,酿造了更为纯粹浓烈的爱意。
就在她指尖轻轻抚过长笛音孔,思绪飘远之际,放在桌上的手机突然震动起来,屏幕亮起,是一个熟悉的、跨越重洋的号码。
她的心跳,漏了一拍。指尖微微一顿,然后迅速拿起了手机,深吸一口气,才按下了接听键。
“Harry?” 她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用的是她熟悉的、那个只属于他的名字。
电话那头传来他熟悉的嗓音,比记忆中似乎更低沉了些,背景是剑桥宿舍常有的那种深夜的寂静,夹杂着一点书页翻动的声音。“Nieva……或者说,我该叫你晗晗了?”他的语气里带着一丝疲惫,却更多的是温暖的笑意,“希望没有打扰到你,纽约现在应该是清晨吧?我只是……算着你大概起床了。”
“没有打扰,”晗晗不自觉地握紧了手机,走到窗边,仿佛这样能离他更近一些,“我正在准备开学的事情。你呢?又在熬夜攻克什么世界难题?”
“一个让人头疼的拓扑学问题,不过现在感觉好多了。”他轻笑一声,那笑声通过电波传来,依然能让她耳根发热,“只是突然很想听听你的声音。这两个月……感觉比在圣心时偷偷传纸条的三年还要长。”
“是啊,”晗晗低声附和,目光落在窗外逐渐明亮的天空,“很长。Harry,我在这里,感觉一切都很好,很新鲜,也很……陌生。” 只有在对他,她才会流露出这种细微的脆弱。
“我知道。”他的声音很稳,带着一种数学系学生特有的、令人安心的逻辑感,“但陌生也意味着新的可能,就像一个新的数学领域,探索的过程本身就很迷人。你的长笛,会在纽约找到新的听众,新的共鸣。”
他们自然而然地聊了起来,像从未分开过那样。他问她公寓的样子,哥大音乐系的课程安排,纽约的天气;她问他剑桥的导师,他的研究进展,还有他是否还坚持在深夜去三一学院后面的草坪上看星星。
话题绕不开过去,也充满着对未来的试探。他没有明说,但她能感觉到,那横跨大西洋的距离,非但没有成为隔阂,反而成了某种催化剂,让他们更加确认彼此在对方生命中的重量。那种因为外力而中断的旋律,在各自的轨道上默默积蓄着力量,等待着再次交汇的时机。
这通电话没有持续很久,他那边天快亮了,他还有早课。挂断之前,他沉默了片刻,然后轻声说:“晗晗,纽约和剑桥……其实没有看起来那么远。”
电话挂断,房间里恢复了寂静,只剩下窗外城市的背景噪音。晗晗却依然握着手机,站在原地,胸口被一种温暖而酸胀的情绪填满。初恋并未因距离和干涉而褪色,反而在时间的发酵和空间的阻隔下,变得愈发醇厚、清晰。
哥大的新生活即将开始,但一段跨越了大洋、经历了阻隔、却依然顽强生长的感情,似乎也正在按下它的重启键。乐章并未结束,只是进入了一个漫长的、充满期待的间奏。她拿起长笛,即兴吹出一段悠扬的旋律,音符在清晨的空气中跳跃,飞向远方,仿佛能穿越云层,抵达剑桥那片古老的天空。
喜欢萌宠特攻请大家收藏:(064806.com)萌宠特攻www.064806.com荔枝免费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