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庞大的援建工作便在南京及周边有条不紊地展开。码头的选址勘测、机场的初步平整、各类技术学堂的筹建……一切都按照计划推进,东大专家们展现出极高的专业性和效率。王卓反而清闲下来,他的主要任务变成了根据清单穿梭时空,运送一些急需的、大明无法自产的特定零部件或大型设备。
看着专家们热火朝天地投入工作,自己却像个高级跑腿的,王卓心里不免有些失落。“唉,真是给穿越者丢脸啊,”他暗自腹诽,“别人家主角要么王霸之气收服名将,要么奇谋迭出搅动朝堂风云,我倒好,混成了个按需配送的‘工具人’,一点主角光环都没有……”
就在这时,来自北平的电报到了。燕王朱棣已安全抵达北平,命王卓即刻前往汇合。
这正合王卓之意!他立刻找到荀史墨,两人驾驶那架直-20直升机,直飞北方。直升机的高速与便捷在此刻展现得淋漓尽致,不过半日功夫,便已抵达北平郊外一处隐秘的军营。
朱棣亲自在营外迎接,身边跟着两人。一位是身着僧袍、面容清瘦、目光却异常深邃的老僧——道衍和尚(姚广孝)。另一位则是身材魁梧、满脸彪悍、一身戎装的大将——张玉。
简单寒暄后,王卓直接在仓库里进行了物资交接,大量的步枪、机枪、迫击炮、弹药以及堆积如山的单兵口粮、防寒服等瞬间填满了库房。
看着这些闪烁着金属寒光的杀器,张玉首先兴奋地开口:“王爷!有此等神兵利器,再有王主事的‘天眼’(无人机)助阵,末将有信心找到并歼灭鞑靼和兀良哈的主力一战定乾坤!必能为北疆打出数十年的太平!”他似乎已经看到自己纵马草原,横扫敌酋的场面。
朱棣闻言,脸上也因激动而泛起红光,他仿佛看到了肃清大漠的不世伟业,以及那随之而来、触手可及的太子之位就在眼前。
然而,道衍和尚却只是沉默地拨动着手中的念珠,待张玉说完,他才缓缓开口,声音平和却如一盆冷水:“有新式武器,找到并击溃敌军主力,确非难事。难在……歼灭。”他抬起眼皮,目光扫过众人,“草原广袤无边,彼辈若化整为零,四散奔逃,我等纵有快马利炮,又能追击几何?今日击溃,明日复来。如何能保证草原的长久稳定,方是根本之难。”
王卓听到这里,知道时机到了,他轻咳一声,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王爷,大师所言切中要害。在下……倒有个不成熟的想法,不知当讲不当讲?”
朱棣此刻对王卓的意见极为重视,立刻道:“王郎中但说无妨!”
“此前我曾向王爷提及,此战需打一场政治、经济、军事相结合的‘立体化战争’。既然军事歼灭难竟全功,我们为何不……先打一场经济战呢?”
“经济战?”朱棣若有所思。
“正是!”王卓思路清晰起来,“眼下正值冬季,是草原上最艰难、最脆弱的时节。牛羊冻死饿死者不计其数,一场白灾(大雪灾)就足以让一个小部落消亡。我们何不利用这一点?”
他详细阐述计划:“我们可在边境重镇,比如大宁卫,开设大型官市。王爷麾下有不少骑兵原就是蒙古部众出身,可派他们潜入草原散布消息:所有普通牧民,均可前来互市,用他们手中的牛羊,换取同等重量的粮食! 而且,每多带来一个同伴参与互市,我们额外奖励一斤食盐,或者半斤白糖!”
“什么?同等重量换粮?!”张玉第一个跳了起来,又急又惊,“王主事!你可知草原上有多少牛羊?这么换,就算搬空北平、辽东的粮仓也不够!这……这简直是……”他看向朱棣,希望王爷阻止这个疯狂的想法。
朱棣却抬手制止了张玉,脸上露出一丝高深莫测的笑意,示意王卓继续。他相信王卓敢这么说,必有后手。
王卓感激地看了朱棣一眼,继续道:“张将军稍安勿躁。粮食来源,我自有办法,不敢说无穷无尽,但支撑此计,绰绰有余。”
道衍和尚眼中精光一闪,突然接口,直接点破了此计最精妙也是最毒辣之处:“若王郎中真能无限制提供粮食……那么,草原上的贵族头领们会如何做?他们若敢动手抢劫牧民换来的活命粮食,便是自绝于草原民心,失尽人心。届时我军再以‘吊民伐罪’之名北上,必然事半功倍,处处得牧民相助。”
他顿了顿,语气转为冷峻:“因此,他们只剩下一个选择——集中所有兵力,来攻大宁卫,抢夺我们囤积粮食的源头!而且,如果我们故意在大宁卫示弱,驻兵不多,粮草堆积如山的消息再传出去……贫僧不信,鞑靼、兀良哈,乃至更远处的瓦剌,会忍得住不来咬这口诱饵!”
王卓重重一拍手,接口道:“大和尚明鉴!如此一来,我们就能将飘忽不定的草原骑兵主力,吸引到我们预设的战场——大宁卫!然后,凭借坚固营垒和新式武器,打一场以逸待劳、以少胜多的彻底歼灭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