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五年的初冬,寒风依旧凛冽,但在五星高级社社部旁边的一片空地上,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这里原本是片长满荒草的闲散地,如今被平整得干干净净,四周用树枝和秫秸扎起了简易的围栏。
围栏内,一座座崭新的土坯墙体已经垒砌起来,房梁架起,工匠们正吆喝着号子,忙着上椽子、铺草苫。
空气中弥漫着新土的湿润气息、木材的清香,以及一种蓬勃向上的干劲。
这里,就是正在紧张施工中的“五星农副产品加工厂”!
设备的问题,在李主任的全力斡旋下,终于得到了解决。
地区工业局那批淘汰下来的旧设备,以极低的价格,“支援”给了五星社。
当几辆大卡车拉着那些锈迹斑斑、但核心部件尚存的“铁疙瘩”轰隆隆开进社里时,整个合作社都沸腾了!
社员们围着这些“宝贝”,指指点点,议论纷纷,脸上充满了好奇与自豪。
诛皎亲自带着社里最好的铁匠刘老蔫、木匠张巧手,以及几个被选拔出来的机灵青年,组成技术攻关小组,对照着诛皎从俄文书刊里“琢磨”出来的简易图纸和说明,开始了对这些旧设备的修复和改造工作。
没有专业的工具,就用土办法。
缺少替换的零件,就自己动手打磨、铸造。
刘老蔫带着徒弟们,支起炉火,将锈蚀的部件烧红、锻打、校正,叮叮当当的声音日夜不息。
张巧手则根据诛皎的构思,带领木工组,制作粉条加工需要的漏粉瓢、晾晒架,以及一些辅助的木制结构。
诛皎则如同一个总工程师,穿梭在各个工作点之间,时而蹲在刘老蔫身边,对着一个复杂的齿轮构件比划讨论;时而又在张巧手的木工房里,修改着某个部件的尺寸。
他将在空间内百倍时间流速下“思考”和“验证”过的许多技术细节,以一种“灵光一现”或“从书上看来的”方式,巧妙地融入到修复和改造过程中。
比如,他“建议”在榨油机的压力轴承部位,增加一个特殊的润滑槽,可以有效减少磨损,延长使用寿命。
又比如,他“设计”了一种带有不同孔径模板的漏粉瓢,可以生产出粗细不同的粉条,适应不同市场需求。
这些看似微小的改进,却往往能起到关键作用,让刘老蔫和张巧手这样的老师傅都啧啧称奇,对这位年轻的副社长更加佩服。
社员们也自发地前来帮忙,有力气的搬运材料,心细的妇女们则负责烧水送饭,打扫场地。
整个工地,仿佛一个巨大的蜂巢,每一个人都在为同一个目标忙碌着,充满了集体的力量和昂扬的斗志。
王老五起初还抱着看热闹的心态,但当他看到那些破铜烂铁在众人手中一点点焕发生机,看到厂房一天天拔地而起,看到社员们那发自内心的干劲,他那点冷嘲热讽也渐渐说不出口了,偶尔还会背着手,在工地外围转上两圈,眼神复杂。
腊月十八,一个阳光明媚的好日子。
五星农副产品加工厂,正式竣工!
崭新的土坯厂房虽然简陋,但结实整齐。
屋顶的茅草苫得厚实均匀。
厂房门口,挂上了一块用红漆写着“五星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农副产品加工厂”的木牌,在冬日的阳光下格外醒目。
厂房内,那台经过修复改造的榨油机被擦拭得锃亮,虽然还能看到一些修补的痕迹,但庞大的机身透着沉稳的力量。
旁边,是几口特制的大锅和一套由张巧手精心制作的木质漏粉、和面、晾晒设备,排列有序。
今天,是加工厂试运行和落成典礼的日子!
社部门前的空地上,人山人海,五个村的社员几乎都来了,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过节般的喜悦。
县里的李主任、乡里的主要领导,也都应邀前来,准备为这家百家镇乃至全县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社办企业剪彩。
老社长穿着过年才舍得穿的中山装,激动得满脸红光。
诛皎则穿着一身干净的蓝布棉袄,站在厂房门口,神情沉稳,眼神中闪烁着不易察觉的激动。
吉时已到!
一阵清脆的鞭炮声炸响,红色的纸屑漫天飞舞。
在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中,李主任、乡领导、老社长和诛皎,共同为加工厂剪下了鲜艳的红绸。
“我宣布,五星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农副产品加工厂,正式建成投产!”老社长用尽力气高声宣布,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
紧接着,是激动人心的试运行环节。
第一批被挑选出来、经过简单培训的工人,穿着统一的粗布围裙,精神抖擞地进入岗位。
一筐筐社里自产的红薯被倒入清洗池。
一袋袋饱满的油菜籽被送进榨油机的进料口。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诛皎亲自合上了电闸——这是社里为了办厂,特意申请架设的专线!
嗡……机器发出低沉的轰鸣,开始缓缓转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