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信托的设立,如同为诛氏家族的百年航船校准了最终的航向,了却了诛皎最大的一桩心事。
然而,另一件长久萦绕在他心头的事情,也随之浮上水面,变得愈发清晰和迫切。
随着皎兰集团的财富如同滚雪球般增长,诛皎愈发深刻地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责任。
财富,取之于社会,更当用之于社会。
尤其当他看到,在广袤的华夏大地上,仍有不少偏远的乡村,孩子们还在漏风的教室里,用着破旧的桌椅,眼巴巴地渴求着知识的光芒时,一种源于内心最深处的触动,促使他必须做些什么。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是点燃民族未来希望的星火。
他决定,要启动一项规模空前的捐建学校计划。
但这一次,他的行事风格与在商界攻城略地时截然不同。
他追求的不是名,不是利,甚至不是任何形式的回报。
他追求的,是那份纯粹的、能够让更多孩子拥有改变命运机会的初心。
这一日,他将一位跟随他多年、负责集团内部审计和慈善基金管理的、名叫许建国的中年男人,叫到了自己的书房。
许建国为人沉稳低调,口风极严,是执行此类秘密任务的最佳人选。
书房内,只有他们两人。
诛皎没有过多的寒暄,直接递给许建国一份厚厚的、标记着“绝密”的文件。
“建国,你看看这个。”
许建国恭敬地接过文件,翻开一看,瞳孔不由得微微一缩。
文件标题是——“晨曦计划”实施方案纲要。
里面的内容,详细规划了在全国范围内,筛选出一千个最贫困、教育资源最匮乏的多镇,匿名捐建一千所设施完备的“晨曦希望小学”,并在此基础上,再选择一百个县级区域,捐建一百所标准更高的“晨曦中学”。
文件中不仅列出了初步的选址原则、校舍建设标准、配套设施要求,甚至还包含了后续持续性的奖助学金设置、教师培训支持等长远规划。
其手笔之宏大,规划之周密,令人震撼。
但更让许建国感到震惊的是文件扉页上那几个加粗的黑体字——绝对匿名,严格保密,不涉商业,不为宣传。
“董事长,这……这规模太大了!而且完全匿名?”许建国抬起头,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这是一项足以载入史册的善举,如果公开,对集团的形象将是巨大的提升……”
诛皎摆了摆手,打断了他,目光平静而深邃。
“建国,我们做这件事,不是为了集团的形象,更不是为了我诛皎个人的名声。”
他走到窗前,望着窗外庭院中那棵历经风雨依旧苍劲的古柏。
“我小时候,在百家镇,也见过很多想读书却读不起的孩子。知识改变命运,这不是一句空话。我们现在有能力了,就应该为那些和当年的他们一样的孩子,铺一铺路,搭一搭桥。”
他的语气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淡然。
“名声,是负担。一旦公开,会有无数双眼睛盯着,会有无数双手伸过来,事情反而可能变味。我们只做事,不留名。让那些孩子能安心在明亮的教室里读书,这就够了。”
许建国看着董事长那平静却坚定的侧影,心中涌起一股由衷的敬佩。
他跟随诛皎多年,见过他在商场上运筹帷幄、杀伐果断,却从未见过他如此纯粹地、不计回报地去做一件好事。
“我明白了,董事长。”许建国挺直腰板,郑重承诺,“我一定严格按照您的要求,确保‘晨曦计划’绝对保密,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好。”诛皎转过身,信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具体执行,由你全权负责。资金会通过我们在海外设立的多个匿名慈善基金,层层流转,确保来源无法追踪。在国内,成立一个独立的、不与皎兰集团有任何明面关联的项目执行团队,人员要精干,背景要干净。”
“选址和建设,要依托当地可信赖的公益组织或政府部门协同进行,但我们的人必须全程监督质量和进度。记住,我们要建的不是形象工程,而是真正能遮风挡雨、能让孩子安心读书的坚固校舍。”
“明白!”
“晨曦计划”在绝密的状态下,悄然启动。
许建国带领着他精心挑选的、签署了终身保密协议的小团队,如同暗夜中的行者,悄无声息地奔赴全国各地最贫困的角落。
他们拿着来自“海外匿名爱国人士”的捐赠,与当地教育部门低调接洽,筛选最需要帮助的村庄。
他们聘请的设计师和施工队,都只接触项目的局部,无人知晓背后那庞大的整体规划。
在西南连绵的大山深处,在西北广袤的戈壁边缘,在东北寒冷的林区小镇……一栋栋崭新的、结实明亮的校舍,开始破土动工,如同点点星火,在贫瘠的土地上悄然点亮。
没有隆重的奠基仪式,没有各级领导的剪彩,更没有媒体的长枪短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