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中后期,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愈发坚定,经济发展的重心逐渐从农村转向城市,一股城市化建设的浪潮正在悄然酝酿。
诛皎站在北京饭店高层的房间内,俯瞰着脚下这座古老而又渴望新生的城市。
他的目光掠过那些尚显低矮的胡同院落,仿佛能穿透时光,看到未来这里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楼与繁华商圈。
前世的记忆如同清晰的蓝图,在他脑海中展开。
他知道,脚下的这片土地,以及上海、广州等少数几个核心城市,在未来的几十年里,将经历怎样天翻地覆的价值重塑。
土地,将是下一个点石成金的舞台。
几天后,皎兰集团董事会扩大会议在北京总部召开。
与会者除了集团核心管理层,还包括了特意从南方赶回来的诛玥,以及几位新近聘请的,具有建筑和城市规划背景的专家顾问。
会议的气氛有些凝重。
当诛皎提出,要正式进军房地产市场,并初步锁定北京、上海、广州三地作为核心投资区域时,会议室里出现了一阵短暂的沉默。
首先提出疑虑的,是一位负责集团传统食品业务的老臣。
“董事长,我理解集团需要多元化发展。但是,房地产……这和我们之前做的食品、电子,甚至电脑代理,都完全不同。这里面的水太深了,牵扯到方方面面的关系,而且投资周期长,资金占用量极大,风险不可控啊。”
另一位负责财务的副总也补充道。
“是啊,董事长。我们目前资金流虽然健康,但电脑业务在扩张,南洋的食品基地也在投入期,如果再大规模投入房地产,恐怕会对集团的现金流造成巨大压力。”
众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诛皎身上,等待着他的决断。
诛皎神色平静,等大家都说完,才缓缓开口。
“各位的担忧,都有道理。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国家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
“是发展经济,是推进城市化,是改善人民生活。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个‘住’字。住房,是老百姓最基本的需求,也是城市发展的载体。”
他站起身,走到会议室一侧悬挂的巨幅中国地图前。
“北京,是首都,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未来必然汇聚八方人才,住房需求会爆炸式增长。”
他的手指移向东南。
“上海,是的经济金融中心,基础雄厚,区位优势独一无二,复兴在即。”
手指再次南移。
“广州,是南大门,改革开放的前沿,毗邻港澳,商贸活跃,潜力无限。”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
“在这三个地方投资土地,建设房屋,不仅仅是商业行为,更是顺应国家发展大势,参与国家建设。至于资金……”
诛皎看向负责财务的副总。
“我们之前在国内资本市场的收益,以及集团历年来的利润积累,足以支撑初期的布局。而且,房地产并非只有全部自有资金投入一种模式,我们可以探讨合作开发、分期滚动等多种形式。”
这时,一直安静倾听的诛玥开口了,她在南方经营多年,对市场变化更为敏锐。
“爸,我支持您的判断。我在广州,已经明显感觉到城市扩张的加速,土地价格开始有上涨的苗头。现在进入,正是时机。”
诛华在经过思考后,也表态支持。
“电脑业务的利润可以反哺一部分,食品板块的现金流相对稳定,也可以提供支持。我觉得,可以尝试。”
家族核心成员的鼎力支持,让会议的天平开始倾斜。
诛皎最后拍板。
“此事已定。立即组建‘皎兰地产公司’,由我直接负责。华儿和玥儿协助,并从集团内部抽调精干力量,同时对外招聘专业人才。首批目标,就是在这三个城市,寻找核心区域或未来潜力巨大的地块,能拿下的,尽量拿下!”
决议一旦形成,皎兰这艘商业巨轮便迅速调整了航向。
诛皎亲自挂帅,带领着新组建的地产团队,开始了奔波于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的征程。
他的策略清晰而果断。
在北京,他凭借多年来积累的深厚人脉和对政策方向的精准把握,将目光投向了如今尚显偏僻,但未来将成为城市核心拓展区的几片土地。
其中一块位于朝阳区的大面积工业废弃地,引起了她的注意。
这里目前无人问津,但诛皎知道,这里未来将是 CBD 的核心区域之一。
获取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当时土地出让政策尚不完善,多以协议出让为主,牵扯到原厂职工的安置、土地性质的变更等一系列复杂问题。
负责此事的某区主管部门领导,一开始对皎兰地产这家“民营企业”并不看好,态度冷淡,甚至暗示需要“打点”。
诛皎没有选择这种歪门邪道。
他让团队准备了一份极其详尽的开发规划报告,不仅包括了高档住宅区的建设,还创造性提出了配建公园、学校、社区服务中心等公共设施,并承诺优先录用符合条件的原厂职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