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的晨雾还没完全散,民宿小院的桂花就飘着甜香。苏晚是被厨房里的动静吵醒的,揉着眼睛推开房门时,看到妈妈正站在灶台前,用小砂锅熬着桂花粥,浅金色的粥液在锅里轻轻晃,蒸汽裹着香气飘满整个院子。
“醒啦?”妈妈回头,笑眼弯成月牙,“我跟你爸五点就醒了,他去门口买了新鲜的桂花糕,你快洗漱,一会儿粥就好,配着糕吃正好。”
苏晚刚走到水池边,就看到爸爸蹲在院角,正用软布擦着相机镜头。晨光落在他花白的鬓角上,染成浅金色,镜头上的旧划痕在光下若隐若现——那是去年带她去爬山时碰的,当时爸爸还心疼了好几天。“爸,您怎么不多睡会儿?”她拧开水龙头,声音里还带着刚醒的沙哑。
“睡不着啊,”爸爸抬头,把相机举到眼前试了试焦距,“今天要去金鸡湖拍夜景,得把设备调准了,不然拍不好可惜。沉舟呢?没跟你一起醒?”
“他昨晚帮我整理照片到挺晚,让他多睡会儿。”苏晚笑着说,刚擦完脸,就看到顾沉舟穿着浅灰色家居服从房间走出来,头发还有点乱,眼神却亮着——显然是听到了她们的对话。
“叔叔阿姨早,”他走过来,自然地接过苏晚手里的毛巾,挂在晾衣绳上,“粥快好了吗?我闻着香味都饿了。”
妈妈把桂花粥盛进白瓷碗,笑着递给他:“刚好!快尝尝,放了你上次带回来的桂花蜜,比上次熬的还甜。”
顾沉舟接过碗,喝了一口,眼睛一下子亮了:“比苏州糖粥铺的还香!阿姨您这手艺,要是开个粥铺,肯定天天有人排队。”
“就你会说!”妈妈被夸得笑出声,又给苏晚和爸爸各盛了一碗,“快吃,吃完咱们早点去金鸡湖,沉舟说早上人少,能拍着湖面的晨光。”
八点整,四人出发去金鸡湖。车子驶过平江路时,路边的红灯笼还没摘,晨光透过灯笼的纱罩,在青石板路上投下细碎的红光。妈妈指着窗外的丝绸店,跟苏晚念叨:“昨天买的那条丝巾,你张阿姨肯定喜欢,下次带她来,也给她买一条。”
“好啊,”苏晚点头,转头看顾沉舟,“下次春天来,咱们带爸妈和张阿姨他们一起,住这家民宿,看海棠花。”
顾沉舟握着方向盘的手顿了顿,侧头看她,眼里满是笑意:“没问题,到时候提前跟民宿老板留房,再订个能看到湖景的餐厅,让大家好好玩玩。”
爸爸坐在后排,忽然凑过来,指着窗外的银杏树说:“沉舟,你看那棵树,叶子黄得真透,比咱们小区的好看。下次咱们来,也捡点叶子回去,压在相册里当纪念。”
“好啊,”顾沉舟点头,“一会儿从金鸡湖回来,咱们绕到这条路,捡点完整的叶子,回去给您和阿姨做书签。”
车子到金鸡湖时,晨雾刚好散了。湖面像铺了层碎金,阳光洒在水波上,晃得人睁不开眼。远处的摩天轮慢慢转动,淡蓝色的座舱在光下像一串透明的珠子。“快看!摩天轮!”妈妈拉着苏晚的手,兴奋地往湖边跑,“上次看你们拍的照片,还没觉得这么大,亲眼一看,比想象中还壮观!”
顾沉舟赶紧跟上,手里拿着相机,帮她们找拍照的角度:“阿姨,站在这里拍,能把摩天轮和湖面都拍进去,光线正好,不刺眼。”他调整好参数,示意妈妈站好,“笑一笑,自然点,把丝巾披在肩上,风一吹更显灵动。”
妈妈听话地整理好丝巾,风刚好吹过,浅粉色的丝巾在晨光里飘起来,爸爸举着相机,认真地按下快门——镜头里,妈妈的笑眼、飘动的丝巾、远处的摩天轮,还有湖面的金光,凑成了一幅最鲜活的画。
苏晚靠在顾沉舟身边,看着爸妈忙碌的样子,心里软得发慌。她想起小时候,爸爸也是这样,举着旧相机,帮她和妈妈拍照片,只是那时候的相机是胶卷的,每次拍照都要小心翼翼,不像现在,能随便拍、随便删。“顾沉舟,”她轻声说,“你看爸妈,好像比咱们还开心。”
“那是自然,”顾沉舟伸手帮她把被风吹乱的碎发别到耳后,“他们难得出来玩,又能跟咱们在一起,肯定开心。以后咱们多带他们出来,让他们多看看外面的风景。”
正说着,苏晚的手机响了,是小林发来的消息:“晚姐!定制款笔记本的订单又增加了!刚才有个客户说要订一百本,说是公司年会用,还问能不能在扉页印上公司的logo!”
苏晚把消息拿给顾沉舟看,眼睛亮晶晶的:“你看!订单又多了!咱们的‘青芜’系列越来越受欢迎了!”
顾沉舟笑着揉了揉她的头发:“都是你和小林的功劳,设计得好,客户才会认可。回去咱们把年会定制的细节跟厂家对接好,争取年前把订单赶出来。”
妈妈听到他们的对话,凑过来看消息,笑着说:“晚晚真厉害!现在都能接这么大的订单了,比我跟你爸年轻时强多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