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门口的台阶下,记者的相机快门声像密集的雨点般响起。孙凯举着一叠泛黄的纸,脸涨得通红,对着镜头嘶吼:“大家看!这是苏晚的设计草稿!她故意把核心筒的安全系数从1.5降到1.2,还改了钢筋用量计算式,就是为了后期以‘设计优化’为名追加工程款!我当时劝她,她还把我开除了!”
苏晚拨开围上来的记者,走到孙凯面前,目光落在他手里的“草稿”上——纸页边缘有明显的裁剪痕迹,上面的字迹有两处颜色深浅不一,尤其是“安全系数1.2”那几个字,墨水发亮,跟周围半干的字迹格格不入。“孙凯,你手里的草稿,根本不是我最终的设计底稿。”她的声音冷静得像淬了冰,“我所有的设计草稿都有时间戳和版本号,存在工作室的云端服务器里,每个版本都有技术组的同步记录——你敢把你的‘草稿’跟云端的V2.3版对比吗?”
孙凯的眼神瞬间慌乱,手里的纸页抖了一下:“我、我这就是从你电脑里拷出来的!你肯定是后来改了云端记录!”
“云端记录有区块链备份,改不了。”技术组的小杨挤过来,手里拿着平板电脑,屏幕上是工作室的云端文件库,“大家看,这是苏工2024年3月15日保存的V2.3版草稿,核心筒安全系数明确写着1.5,钢筋用量计算式是‘As=(M/(γsfyh0))’,跟孙凯手里的‘As=(M/(γsfyh))’少了个‘0’——他把有效高度h0改成了总高度h,故意算错用量!”小杨把平板举到记者面前,屏幕上的文件属性里,“修改时间”和“操作人”都清晰显示为“苏晚 2024-03-15 09:23:45”,没有任何后期修改痕迹。
顾沉舟适时上前,拿出一份第三方审核报告,递到最前排的记者手里:“这是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出具的正式审核意见,明确写着‘苏晚工作室提交的核心筒设计方案,安全系数1.5,符合GB -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要求,钢筋用量计算准确’——如果苏晚真的留了漏洞,第三方审核第一步就会驳回方案,根本到不了施工阶段。”
孙凯看着平板上的云端记录和审核报告,脸色从红变白,又从白变青。他突然想把手里的草稿揉成团,却被苏晚一把抓住手腕:“你还没说,这张被篡改的草稿,是从哪里来的?还有,你被开除的原因,是因为你把核心筒的管线坐标标错,导致施工队差点挖断市政电缆,不是因为‘劝我改设计’。”苏晚拿出手机,调出2024年4月的开除通知书,上面有孙凯的签字确认,“当时我还留了你的情面,没把你的失职上报行业协会,你现在却拿着假草稿造谣,良心过得去吗?”
周围的记者开始窃窃私语,有人已经收起了相机——显然,孙凯的话漏洞太多,苏晚的证据却链完整。就在这时,两辆印着“税务”字样的车停在路边,真正的税务稽查人员拿着工作证和通知书走下来,看到被保安拦住的假稽查,脸色立刻沉了下来:“你们是谁?竟敢伪造税务人员证件!”
假稽查人员吓得腿一软,当场承认:“我们是林浩雇来的!他给了我们五千块,让我们假装查账,逼苏晚拿出财务记录……”
记者们的镜头瞬间转向假稽查,刚才围着孙凯的人群也散了大半。孙凯看着这阵仗,知道自己瞒不下去了,突然蹲在地上哭了起来:“是林浩!他找到我,说给我两万块,让我把这张改好的草稿拿给记者,还说只要能搞垮苏晚,就能帮我找新工作……我一时糊涂,才犯了错!”
周明拿着一份转账记录跑过来,递给税务人员和记者:“这是孙凯的银行流水,2024年6月20日,林浩给他转了两万块,备注是‘咨询费’——跟之前买通张涛、高磊的手法一模一样。”
真相大白,记者们纷纷收起设备,有的还上前对苏晚道歉:“苏工,对不起,我们没核实情况就过来了,回去会发澄清报道。”
税务人员带走了假稽查和孙凯,工作室门口终于恢复了平静。苏晚看着地上散落的纸页,弯腰捡起来——那是她当初废弃的草稿,被孙凯裁剪篡改后,竟成了攻击她的武器。顾沉舟走过来,轻轻拍掉她肩上的灰尘:“别往心里去,这种人不值得你生气。”
“我不是生气,是后怕。”苏晚把草稿放进包里,“如果今天没提前准备好云端记录和审核报告,或者小杨没及时拿出平板,说不定真会被他们造谣成功——林浩太了解怎么利用信息差误导别人了。”
顾沉舟点头,拿出手机给周明打电话:“孙凯和假稽查已经被带走了,你现在重点查林浩的下落,他肯定还在本市,很可能躲在之前那个老机床厂附近。另外,联系警方,申请对林浩的通缉,避免他跑出去再搞事。”
挂了电话,他看向苏晚:“工作室这边暂时安全了,要不要去工地看看?核心筒的燃气管周边开挖应该快结束了,赵总刚才发消息说,没发现管道损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