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音设局光音天,鸿元窥秘孕事牵。遗偈破法权欲梦,止心归位象朝乾。】
夜色如墨,飞来峰的轮廓在月光与山雾间若隐若现,像是一尊沉默的巨佛,将所有秘密拢入怀中。太元和陆羽鸿穿过竹林时,叶声不再是幽灵私语,倒像千手观音的指尖拂过经卷,沙沙声里混着檀香与朽木的气息,是那香火熏透的庄严,也是岁月蛀空的暗朽。脚步声叩击山道,惊起几只夜鸟,翅尖划破夜空,撞碎了山中积年的肃穆,露出底下涌动的浑浊。
当“韬光胜境”四个金字撞入眼帘时,月光恰好从云缝漏下。笔画间鎏金剥落处,露出青灰色的石质底色。古老的石墙爬满藤蔓,阴影在风里扭曲,时而如佛手结印,时而如鬼魅缠身。敞开的大门吞吐着山风,门楣上“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被烛火映得半明半暗,铜铃晃动的回响里,掺着远处灵堂飘来的断续诵经声,庄严中裹着说不出的诡异。
院中那棵菩提树需两人合抱,虬结的枝干在夜空中舒展如佛掌,几处枯枝断桠像扭曲的指节。树下石桌石墩被香火熏得发黑,缝隙里嵌着经年累月的香灰,摸上去凉滑如脂,凑近了能闻到香火气与霉味交织的气息。难说那是无数善男信女跪拜过的虔诚,还是无人清扫的污秽积成的暗垢。凭栏俯视,灵隐、永福诸寺的烛火明明灭灭,看似佛前灯海,却如散落的磷火,在浓夜里烧得暧昧不明。
慧悟的遗体,在停尸三天后,被请入了灵隐法堂。法堂按照规制,已经被布置成了灵堂。今天是第一天开放瞻仰祭奠。
法堂外的广场上,信众们的身影在朦胧月色与摇曳烛光中晕染成一片片模糊的剪影,大香炉的火光蓬勃跳动,将他们的脸庞映照得忽明忽暗——亮时,能看清眉眼间或虔诚或茫然的褶皱;暗时,轮廓便沉进阴影里,只剩香火缭绕的雾气在鼻尖流转。
那光影交错的瞬间,竟像隔着一道生死界限:光明处是人间的执念,阴影里是万有的虚无,而他们就站在这道界限上,被香火熏得半梦半醒。
陆羽鸿收回俯视的眼神,转身看向胜境大殿。殿外,同样聚满了人。这些人来路各异,一些人的眼中闪烁着真诚哀伤,而另一些人的眉峰间,却锁着比夜色更浓的算计。嘴角那抹似有若无的弧度,藏着对权力版图的丈量。他们像皇帝驾崩后留守殿外的权臣,衣袖里藏着拟好的遗诏与兵符;又像美国宇航局发射载人航天器时围在外围的记者群,镜头对准的不是升空的火箭,而是等待着一场足以颠覆格局的意外。
山上众人的沉默像一块浸了水的巨石,沉甸甸压在峰顶;底下信众们的低语、哭泣、祈祷则像藤蔓般缠绕而上,两者在夜色里拧成一股奇异的和声——表面浮着经文般的悲戚,根须却在泥土里悄悄编织着紧张与诡谲的网。
陆羽鸿试图猜测和分辨在这片沉默中,几方势力的代表人物各自占据的位置。这时候,从后院又走出来一个穿着黑色海清的和尚,此人眼神锐利如刀,停在殿前扫视着周围的人群,似乎在寻找着什么。几个穿着黑色西装的人影又突然出现在大殿飞檐,他们的动作敏捷而谨慎,显然是经过精心训练的。陆羽鸿凭本能猜测,黑衣海清,很可能是跟墨心同辈的和尚,而黑衣人,明显是浮黎派来的。
太元一直站在山崖石栏边,眼神始终直落落俯视着山下。
随着夜色的加深,飞来峰上的风也渐渐变得寒冷起来。信众们的祈祷声和诵经声在风中回荡,仿佛在为慧悟的灵魂送行。太元在冷风中默默站立,陆羽鸿点破彭大海身份之后,玄灵的那句呓语“师父!不要!彭大海!”突然就解释得通了。一个念头在她心中愈发清晰:彭大海是为护玄灵而死。
继续联想到墨心灵隐出家,慧悟赐名释墨心,为求玄灵释心魔……
(笔者注:原文第117章。墨心摸住她的头,安慰道:“你要入定的法门,我可以教你。”随后他继续用手安抚,但面色却尽显黯然。再道:“但你我终究肉身,有识魄魅我,有血气醉我,七窍囚我,五根役我,挣脱心魔,谈何容易。当年师父赐我一个墨字,释墨心,是望我释心魔。如今我分分钟都可以入定,却时时在心魔之间徘徊。”)
太元仔细检索墨心归来之后陈婉君所有记忆,云栖竹径兜云亭假齐墨是遗音,本为阻止陈婉君赴美术馆。为什么?江南美术馆结界是弦五设的局,但半路有人将他俩带出,又入了一个观音如意局。如今可见,当时遗音已经与慧悟联手,遗音出现在兜云亭,是为阻止陈婉君去美术馆救人,或者希望造成时间差,让慧悟神不知鬼不觉带墨心入如意局。慧悟要在这里插一手是为了什么?现在还甚至愿意为玄灵付出生命,为什么?所有这一切,只有一句话说得通:慧悟知晓玄灵的真实身份,并且玄灵一定是与光音天、佛母相关的重要人物!他是墨心的师父,更是玄灵的保护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