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青迎着张宁直勾勾的视线,从棺盖上跳下来。
他并不在乎张宁怎么看他。
他也不想听张宁倒打一耙。
既然张宁清醒过来,那之后的事情,就是她自己处置了。
他可没有义务陪着张宁养伤!
韩青这里刚刚准备走出祠堂,背后响起张宁的声音道:“谢谢。”
韩青停住脚步,有些古怪地回头看了一眼张宁。
这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
张宁竟然会道谢!
他原本以为张宁会刁蛮,怪他碰了她的身子。
所以他没有说话直接离开,防止争执。
他讨厌争执。
上下打量了一眼张宁,韩青道:“无妨。”
“不管怎么说,我们还是有些因缘。”
“你不怪我脱你衣服,已经不错了。”
“后面,你自己处置,我得回去休息了。”
没有走几步,韩青又停了下来,道:“对了,荀攸那里,如果你还有理智,就不该再出手了。”
“荀攸是颍川名门荀家的人,是世家大族子弟。”
“如今董卓已经杀了太多的人了,短时间之内,他不会轻易杀死荀攸的,你放心好了。”
“这个时候,与其想办法劫狱,不如让荀攸自己好好呆着。”
“风云变幻,兴许,未来就有解救之机。”
“在机会出现之前,少送死,这就是对自己最大的负责。”
韩青说完,大踏步离开。
张宁看着韩青离开的背影,目光有些怔了怔。
这人,说话还挺符合情理,小小年纪,真是让人惊讶。
可转眼一想,这具身体不是他本来的身体,他可是师尊用法咒从其他世界召唤而来的。
谁也不知道他真实的年纪是多少。
兴许,是个老大爷呢!
虽然这么说,张宁还是收回目光,轻轻掀开衣服,看着身上几处包扎好的伤口。
这种包扎伤口的方式,她之前都没有见过。
目光落在腹部以下的伤口处,张宁的脸色情不自禁地红了下。
这个地方,他都包扎了。
那地方,想必也看到了。
张宁放下衣服,双手抱膝,将脸面埋在臂弯里。
她感觉有些无法见人了。
再说韩青从祠堂离开,在周围转了几个圈,防止有人跟踪。
确认没有人跟踪,韩青这才一路回到司徒王允的府邸。
门口的守卫见韩青这么晚回来,也没有询问什么。
韩青就准备回自己的房间睡觉。
却见一个少年朝他招了招手。
这少年名叫王定,是王允的幼子,今年才十五岁。
韩青在王允府邸待的这几天,和王允的家人都见过。
王允也和家人“确认”过,韩青就是他的远房侄子。
王定见韩青过来,忙迎了上去,低声道:“御史中丞皇甫嵩来了,正在和父亲在书房聊天,父亲让表哥你过去。”
韩青冲王定点了点头,走向王允的书房。
王定带着韩青到门口,便退了出去。
没有走多远,他回头看了一眼韩青进入书房里面,满脸羡慕。
他作为王允的幼子,却没有什么能力,因此,几乎和父亲聊不上话。
父亲要商议大事,也从不让他参与。
这个韩青,只比自己大一岁,却能被父亲收为“远房侄子”,事事都让他参与。
王定叹息了口气,摇了摇头。
他有些怨恨自己的平庸和无能。
看着自己的双手,王定自嘲地笑了笑。
这就是命。
生在王家这样不平凡的家庭里,却偏偏没有对应的能力,也是让他绝望的事情。
韩青没有管王定。
进入书房之后,他就见到了三个人。
中间最首位的,赫然是王允。
在王允的下方,左右手的案几前,各自跪坐了一人。
左侧是一个看起来有些高大,胡须浓密的中年文士。
右侧是一个看起来有些肥胖,眉头间有着很深八字皱纹的老人。
三人原本正在聊天。
见韩青闯进来,三人齐齐停止说话。
王允当先回过神来,笑着对下方的两人道:“这就是韩青,我那远房侄子,董卓有意撮合的少年。”
看向右侧的老人,王允笑道:“我这侄子,以至于皇甫将军你为目标,一直想要见你。”
韩青的目光这才看向老人。
这就是皇甫嵩,自己要杀死的三大目标之一?
倒是很有将领的气质。
诗书将皇甫嵩、朱儁、卢植称呼为“汉末三将”,又称呼为“帝皇黄昏的救赎”。
黄巾能够覆灭,皇甫嵩居功至伟。
然而,这就是站在史书冰冷的一面来看。
韩青曾经也看过汉末大量的史书记载。
对于皇甫嵩,他远没有史书记载的那般好感。
皇甫嵩作为汉末名将,对于黎明百姓那是没有丝毫怜悯,就犹如曹操一般。
曹操在称霸的路上,屠城很多次。
而皇甫嵩,在平定黄巾的时候,针对百姓,也是纵容手底下惨无人道的杀戮。
根据史书记载,在平定颍川长社的黄巾之乱时,皇甫嵩坑杀十数万百姓,用他们的人头筑成京观,用来彰显功绩。
此刻,打量着皇甫嵩,韩青不自觉地冷笑了一声。
史书都是有史官写的。
史官写史书的时候,永远站在统治阶级的角度来考虑。
对于黎明百姓,从来没有任何人关注。
因此,才有大量的屠夫被当成英雄传承了下来。
皇甫嵩见韩青冷笑,有些疑惑地看向王允。
王允狐疑地问韩青道:“青哥儿,你这是?”
韩青回过神来,脸不红心不跳地撒谎道:“我之前赶到长安来的路上,听很多人传皇甫将军的坏话,说他坑杀无辜百姓,是个屠夫,刽子手。”
“我一直不相信。”
“今日一见,果不其然。”
“皇甫将军,看起来如此温文尔雅和蔼的人,怎么可能那般残忍和血腥?”
“必定是董卓污蔑的。”
王允和中年文士听韩青这么说,都恍然。
王允更是频频点头道:“原来如此,是如此。”
皇甫嵩的脸色却不是很好看。
韩青的话,让他有种对方在阴阳自己的感觉。
别人或许不清楚,可他自己清楚得很,过去的数年,平定黄巾的时候,他杀了多少百姓。
他的手底下,更是有杀良冒功的例子。
因为这个,他还被朝廷罢免过。
尤其是颍川长社一战,他率领朝廷大军,将黄巾叛军被逼到大河边。
虽然这些叛军缴械投降了,但是,他的将士们依旧驱赶这些黄巾叛军淹死在大河里面。
不过,皇甫嵩没有发作。
他在心里不断安慰自己:这可是王司徒的侄子,自己最忠实的同袍,铁定不会阴阳自己。
而且,他这般年轻,不可能参与了黄巾的平叛,更不可能知道自己做过那些事情。
喜欢三国:这个汉末不一样请大家收藏:(064806)三国:这个汉末不一样荔枝免费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